又有体育名人因擦边指控惹上麻烦。击剑运动员秦雪退役后,成为一名大学体育老师,离婚后独自抚养女儿。秦雪在短视频平台上开设了自己的账号,但有网友质疑其视频风格较为擦边。面对网友质疑,秦雪回应:“我不想火,我只想挣钱,我有个三岁半的女儿。”(据11月30日封面新闻)
秦雪这一事件再次将擦边这一模糊概念推向风口浪尖,让人不禁要问:擦边有判断标准吗?是不是只要稍有风吹草动,就能被扣上这顶大帽子?
作为曾经的亚洲击剑锦标赛冠军,秦雪退役后选择成为一名大学体育老师,同时利用业余时间在网络上分享自己的专业知识与生活点滴,这本是一件值得鼓励的事情。她的视频内容涵盖了运动技巧、亲子互动、日常生活等方面。秦雪的视频擦边,是确有其事,还是网友的主观臆断?
擦边一词是一个极具争议性的概念。在网络语境中,它往往被用来形容那些游走于规则边缘的行为或内容。在网络世界,擦边这个“筐”似乎越来越大,好像只要让一些人感到不适或不满,就能被轻易扣上擦边的帽子。这种模糊的界定,不仅让创作者无所适从,也为网络暴力提供了温床。如果仅仅因为某些人的主观感受就被贴上擦边的标签,那么这种标签的随意性也太强了。
擦边的指控有时伴随着一些刻板印象。在某些人眼中,女性只要稍微展现自我,无论是穿着打扮还是言行举止,都可能被视为“不恰当”或“诱惑性”。这种观念显然是戴上了有色眼镜,用“先射箭后画靶”的方式挑刺儿。
解决这一问题,平台应加强对内容的审核和管理,培养健康的网络审美和文化氛围。公众也应提升辨别能力,学会理性评价,不因个人喜好或偏见,轻易给他人贴上标签。更重要的是,要尊重每个人的自主权和表达权,不因为性别、身份或职业等因素对其进行无端指责和攻击。在此基础上,还应该思考的是,如何构建一个更加健康、开放、包容的网络环境。这需要每一个人共同努力,从自身做起,拒绝网络暴力,倡导独立思考,理性讨论。
擦边不是“筐”,不能啥事都往里装。对于秦雪这样的创作者,应该给予更多理解和支持,而不是无端指责和恶意攻击,如此,才更有利于营造一个更加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