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永寿县:民间文化助推乡村振兴 非遗项目点亮节日气氛
2023年春节期间,以“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为主题的陕西咸阳永寿县迎新春庆元宵文化惠民活动异彩纷呈。擂战鼓、耍社火、吼秦腔、扭秧歌、逛灯会、猜灯谜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纷纷登台,为全县人民送上了一道道精美的文化大餐,也充分展示了永寿县乡村文化振兴取得的丰硕成果。
群文队伍担纲表演主体
1月30日(正月初九)到2月6日(正月十六)永寿县举办的15场文化活动中,以群众表演为主体的监军街道办社火,群众锣鼓、广场舞(秧歌)展演,“秦声飞扬过大年”群众戏曲演唱会等表演节目有5场,占到全县迎新春庆元宵文化惠民活动数量的三分之一,也是最具人气的亮点。
群众广泛参与(央广网发 贾永军 摄)
据了解,参演单位、参演群众均来自全县六镇一办的村、社区。其中,参与锣鼓展演11支队、近200多名群众鼓手走上舞台;参与展演的广场舞(秧歌)代表队15支、近300名爱好者;群众戏曲演唱会上表演节目26个,参与演出的自乐班9个,参与的群众戏曲爱好者50余人;监军街道办在社火表演中,17个行政村全部参与展演,22支表演队轮番上阵,参与群众达到1000余人,充分体现了乡村振兴中文化工作的普及和繁荣。
原监军街道办西村党支部书记陈文学激动地说:“十年了,监军街道办的社火再次闹起来了,我们特别高兴,这是乡村文化振兴的成果,也是政府大力支持的结果。”
民间文化在传承中发扬光大
民俗文化的根在乡村、在基层、在群众中,它积淀于永寿大地人民群众的聪明智慧和文化生活习俗中。
系列惠民活动中,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监军战鼓是表演节目的压轴戏,铿锵的鼓点,震耳欲聋,擂出了永寿人民的幸福生活。马坊镇耿家村的舞龙表演,在20多个青壮年汉子的挥舞下,金身玉鳞的长龙时而蜿蜒潜伏,时而昂扬奋进。监军街道办封侯村女子锣鼓队,既表演监军战鼓,又上演艺术锣鼓,花样繁多;古屯村的花轿、跑旱船、竹马那是该村多年的的传统保留节目;辛勤村的二鬼摔跤,一人扮两角,在大街上打得不可开交,幽默诙谐的表演让人捧腹开怀。
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监军战鼓(央广网发 贾永军 摄)
此外,还有那些平常活跃于农村广场、大树底下跳广场舞的村民们,漂漂亮亮地露了一把自己的绝技。自乐班是乡村又一类型的文艺团队,农闲之后的自娱自乐变成了霓虹闪烁的舞台艺术。在永寿县城欢天喜地闹元宵的同时,省级非遗项目永寿剪纸优秀传承人宋阿丽和她的弟子们,永寿非遗食品羊肉泡的优秀传承人张五龙等人,参加了咸阳市非遗中心在市民文化中心和统一广场举办的全市非遗展演活动,精湛的剪纸艺术和风味独特的永寿羊肉泡馍,让咸阳市民大开眼界、尽享美味。
政府推动是乡村文化振兴的主导
在近年乡村文化振兴战略实施中,永寿县、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基层综合文化站和村级文化服务中心的功能逐步完善,在政府的推动下,读书看报、文艺活动、全民健身、传统文化等不断得到发扬光大,文体娱乐活动日渐成为乡村的日常现象。特别是文旅融合、农旅融合彻底改变了乡村的面貌,提升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素质,成为展示广大群众精气神的主要内在力量。
乡村文娱活动日益增多(央广网发 贾永军 摄)
今年,全县六镇一办在积极组队参加全县迎新春文化活动的同时,诸如监军街道办古屯村、蒿店村、干堡村,店头镇樊家河村、好畤河村,常宁镇北屋村、下邑村,马坊镇耿家村、翟家村,甘井镇延村、东淡村,渠子镇北堡村等镇村,都根据各自实际,相继举办了农民艺术节、村晚、社火表演、庆元宵晚会、文艺大赛、文艺展演等群众文化活动。
据悉,在县镇村各级政府支持下,永寿县目前已成立的群众广场舞(秧歌)队达到168支、锣鼓队发展到130多个、自乐班发展到30多家。成功申报的省级非遗项目4个,市级非遗项目5个,县级非遗项目6个。以群众锣鼓、广场舞秧歌、自乐班等大赛展演为主的“永寿县群众文艺创作大赛”已成为咸阳市文化系统“十大群文活动品牌”之一。
一道道精美的乡村“文化大餐”,一场场精彩的文化盛宴,让群众过足了文化瘾,彰显了永寿县乡村文化振兴的丰硕成果,也进一步提升了“槐乡永寿·常来长寿”的美誉度和影响力。据统计,2023年春节期间,永寿县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惠民活动15场,线下观看人数累计突破19万人次,通过“秦岭云”平台线上观看人数达到58.4万人次,比去年同期浏览人数提高了4倍,文化的魅力无限放大。(永寿县乡村振兴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