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肉羊存栏居世界第一,约3.2亿只,但肉羊生产性能远远低于羊业发达国家,单产水平只有澳大利亚的64%。2022年,澳大利亚肉羊平均胴体重达25.2公斤,我国肉羊平均胴体重只有16.1公斤,造成差距的根本原因是我国缺乏高产优良品种,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当家优秀新品种是肉羊产业亟需解决的难题。
近年来,我国加快推进肉羊商业化育种体系构建,技术和产品创新成果初步显现。
构建肉羊商业化联合育种体系,充分发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科研人员智力与技术优势
《全国羊遗传改良计划(2021-2035年)》指出,发展羊产业对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作用。种业是现代羊产业发展的基石,遗传改良是提高羊产业竞争力的关键。自《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实施以来,我国启动了科技创新2030-“农业生物育种”重大项目,其中,“高产高效高繁抗病肉羊新品种设计与培育”重大项目由天津奥群牧业有限公司牵头,联合14家高校研究院所与企业共同承担。天津奥群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林春建作为项目负责人,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韩红兵作为首席科学家,展开顶层设计,推进项目实施。项目借鉴羊业发达国家品种培育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国情,通过培育适合全舍饲和半舍饲半放牧当家品种并在全国推广,从而摆脱优良种羊依赖国外的局面。
“在农业生物育种重大项目实施中,我们不断探索创新企科模式,充分发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科研人员的智力与技术优势,依托国家肉羊种业科技创新联盟平台,构建了肉羊商业联合育种体系。”林春建说,在项目实施中,根据市场对肉羊品种的需求,由天津奥群牧业有限公司牵头,联合其他4家肉羊种业企业开展联合育种。为了确保各企业的利益,最终培育的新品种所有权归各家企业,也就意味着参与联合培育的企业都有品种使用权,都可以在市场销售和推广。
“为了杜绝科研人员与企业合作‘两张皮’的问题,在项目实施中,科研人员与企业深度融合与绑定。”韩红兵说,具体做法是每家企业绑定1-2家高校或科研院所,共同承担一个任务,任务设置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科研人员主要发挥技术优势,协助企业完成性能测定、数据收集分析等,企业主要在养殖管理上下功夫,为科研人员提供支持。在任务考核中,双方有连带责任,也就是一方考核未通过,双方都认定未通过。通过这种考核机制,将科研人员与企业紧密联结在一起,充分发挥了科研人员智力优势和企业创新能力。
开展联合育种技术创新,为加速肉羊新品种选育和良种快速扩繁奠定基础
在韩红兵看来,肉羊杂交创新、基因组选择及基因编辑等生物育种技术是培育肉羊新品种的有效和必要手段。高效繁殖技术是品种快速选育的重要抓手,尤其肉羊体外胚胎生产是推动优良品种快速扩繁和推广应用利器。项目通过育种技术创新,将杂交创新、基因组选择、幼畜超排、体外胚胎生产技术集成,使得绵羊世代间隔从18个月缩短到6个月,大大加快了新品种培育速度。同时构建了多基因编辑系统,实现了多个基因同时编辑。
在项目推进中,还通过物联网实现了各企业育种数据采集,饲料转化率统一设备测定,做到数据自动获取和测定一致性,同时所有数据汇总到公共遗传评估平台,经育种估计后,指导各企业进行羊选种选配。
“遗传交流是联合育种的关键。”林春建说,一方面通过活体公羊交换实现遗传交流,通过疫病净化以及传染性疾病(肺炎等)检测试剂盒开发,确保交换的公羊无疫病;另一方面在羊精液冷冻和鲜精液保存上取得了突破,通过公羊精液实现了遗传交流。
聚焦产品创新,培育适于舍饲和半舍饲半放牧高产高效高繁抗病肉羊新品种
我国肉羊单产水平低、存栏量大,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和环境压力。“提升生产性能和饲料转化率,采取集约化养殖方式,是我国肉羊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之路。”林春建认为,但集约化舍饲养殖方式带来疫病频发、养殖成本增加以及保持舍饲品种繁殖性能稳定等新挑战,对肉羊育种提出了新需求,即围绕规模化不断提高,舍饲和半舍饲成为主要养殖方式,培育抗病力强、饲料转化率高、繁殖力高的品种成为项目研究的主要目标。
专门化肉羊品种是肉羊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基石。针对集约化养殖方式提出肉羊育种新需求,天津奥群牧业有限公司、临清润林牧业有限公司、江苏乾宝牧业有限公司、安徽安欣(涡阳)牧业发展有限公司、内蒙古赛诺种羊科技有限公司等发挥各自拥有湖羊、澳洲白绵羊、东弗里升羊、杜泊羊、杜蒙羊、萨福克羊育种群体的优势,为高效高产高抗病肉用羊新品种的设计与培育提供了充足的育种材料。依托国家(天津)肉羊生产性能测定中心精准的高通量表型组测定与育种技术——CT扫描智能成像、饲料转化率测定、体尺测定、基因组育种技术等实现资源共享,成果共享。
目前,项目创新成果初显,杂交育种效果良好。联合5家企业开展高产高效和高产高繁3个新品种培育,通过不同杂交组合测试,筛选并形成3个群体,澳洲白绵羊、杜泊羊和湖羊三元杂交群体1300余只,萨福克羊和杜蒙羊杂交群体2000余只,澳洲白绵羊、湖羊和东弗里升羊杂交群体即将出生。
通过评测,新品种生产性能大幅提高,在育三元杂交新群体饲料转化率,相对地方品种提高15%以上。同时,针对饲料转化率人工测定难的问题,开发了绵羊群体饲料转化效率自动测定系统。该技术保持了绵羊群体性和竞争性采食行为,采食均衡,完全模拟了羊只常规饲养条件下的采食行为。TMR全混合日粮、颗粒料兼容,可对育肥羊、育成羊、种羊采食量进行测定。采食量测定精度在50克上下,同步实现信息的自动传输,操作便捷。开发出高灵敏度绵羊支原体检测技术,灵敏度是常规定量PCR技术的10倍,已经在各羊场开展了规模化检测。
“商业化育种体系是品种持续创新和产业兴旺的驱动力。”林春建说,“推进商业化育种,建立育种创新实体,是加强羊育种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对此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