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了新农人产业大变样:人才下乡和返乡能人创业成为乡村产业发展主力军
为了让下乡、返乡创业人才留得住、扎下根,重庆各地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荣昌区为下乡人才搭建产业培育平台,先后组建蔬菜、中药材、禽蛋、电子商务等多个农村产业联盟,并提供担保、贴息等融资支持;大足区实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计划”,对乡村创业者牵头的产业项目给予补助,提供技术支撑、技能和营销培训等综合服务。
随着乡村振兴全面推进,近几年来,越来越多城市人才和曾经走出农村的“能人”带着资金、技术抱团下乡返乡,投资经营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农旅融合等产业,有力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和提质增效,带动农民增收。
但与此同时,记者调查发现,交通物流、公共服务等配套短板,融资、土地等政策瓶颈,不同程度地束缚着“新农人”的创业梦想,制约着乡村产业快速发展的步伐。
来了“新农人” 产业大变样
初冬时节,重庆大足区中敖镇加福村的上千亩柑橘林挂满果实。这个由重庆交通大学硕士毕业生、“85后”青年刘峰钻领衔创办的“最忆小橘”园,汇聚农科、管理、销售等多个领域的合伙人,累计投资1200余万元,通过引进良种、专业管护和直播销售等,年产值达800多万元,迅速成为当地柑橘产业龙头企业,并带动150多人就业。
中敖镇党委书记龚文川介绍,全镇8万余亩耕地,仅有万余人在家务农,过去不少土地撂荒,近两年,在“新农人”带动下,快速兴起蚕桑、柑橘、柠檬、黑山羊、农业观光等10多个产业项目。
记者在渝西、渝东北多地采访了解到,城市人才下乡和返乡能人创业,日渐成为乡村产业发展的“主力军”。
大足区委农工委副书记王建康介绍,村产业振兴长期面临缺资金、缺技术、缺管理等难题,随着农村基础条件改善及“三权”改革,近几年,农村开始吸引大量城市人才和跳出“农门”的能人,他们发挥了“纽带”作用,把城市的资本、专业技术、现代经营理念与农村的土地、劳动力等优势有效结合,激活了沉睡的资源。
“与以前的农村创业者单打独斗、只做一样不同,‘新农人’热衷于抱团下乡、打破产业边界。他们往往是有钱的出钱、有技术的出技术、懂销售的搞销售,并且立足种植养殖业,接二产连三产融合发展,使产业链有效延伸,附加值明显提高。”开州区农委主任扈月文说。
曾在外地从事商贸批发生意多年的王智勇,去年回到老家开州区,投入600多万元,领头创办了一家田园农旅综合体,发展水产养殖、水上休闲和农耕研学旅游产业。“我们创业团队有6个合伙人,其中有养鱼专家、连锁超市经营者、旅游从业者。”王智勇说,营业一年来,公司销售收入近千万元,提供了30多个固定工作岗位,带动周边近百农户的农产品销售。
为了让下乡、返乡创业人才留得住、扎下根,重庆各地近年来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荣昌区为下乡人才搭建产业培育平台,先后组建蔬菜、中药材、禽蛋、电子商务等多个农村产业联盟,并提供担保、贴息等融资支持;大足区实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计划”,对乡村创业者牵头的产业项目给予补助,提供技术支撑、技能和营销培训等综合服务。
基础配套有短板 要素融通存障碍
尽管下乡、返乡创业渐成潮流,一些产业项目发展势头良好,但记者调查发现,制约“新农人”创新创业、影响农村产业壮大的瓶颈因素仍然不少。
交通、水利等硬件“短板”较为突出。不少乡镇干部和创业者反映,经过脱贫攻坚推动,农村出行道路基本完备,但满足大批量货运和规模化农业生产的产业路还有不足。荣昌区河包镇近几年招引返乡、下乡人才,打造出年产值10亿元的粉条加工园。今年打算从成都、柳州引进品牌厂家,但有的项目就卡在交通问题上。“镇村公路不够宽,不能跑载重卡车,企业货运成本要增加不少。”河包镇党委书记李辉雄说。大足区玉龙镇玉龙村返乡创业带头人王弟刚,去年联合村集体流转3000多亩土地种植中药材,却遭遇基础设施难题,“地里没有机耕道,进村公路太窄要拓宽,缺灌溉设施,需要新建蓄水池。”
资金融通方面也存在一定障碍。一些“新农人”表示,农业产业化项目一次性投入大、回报周期长,但目前农地、农用装备和设施等很难用于融资,投资压力较大。王智勇介绍说,“我们有鱼塘、水上游乐设施,现金流也不错,但这些都融不了资,下一步准备发展水产加工预制菜,还得想办法找朋友筹资。”
“新农人”创造活力有待释放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关键。受访基层干部和专家认为,下乡、返乡创业者已经成为西部农村产业振兴的“最活跃因素”,各地应顺势而为、因势利导,通过完善硬、软配套,创新要素融通机制,充分释放 “新农人”的创造力能量。
乡村振兴必须基建先行,扈月文、李辉雄等表示,当前农业发展已进入规模化、产业化新阶段,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应向支撑产业发展转变,建议进一步整合政策性投入和社会资本,加快打通农村产业物流“最后一公里”,继续提升农田、水利建设水平,为下乡、返乡创业者提供类似城市产业项目“七通一平”的基础条件。
完善公共服务等“软环境”也较为迫切。重庆工商大学副校长、教授李敬认为,下乡、返乡创业者通常对农村、农业饱含热爱,但也需要有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政府应为各类“新农人”在用地住房、税费减免等方面给予更多扶持,同时提升乡村和县城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的供给质量,打造宜居的生活环境。
进一步创新资金融通机制,完善土地政策,对稳定发展预期至为重要。王建康等人建议,在继续加大财政补贴、信贷支持,完善农业保险的同时,可探索搭建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化参与的乡村振兴投融资平台,重点投向农业产业项目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创新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