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建召 |
桑叶鹅 |
赵国财抱桑喂蚕 |
仝春明、刘运玲翻晒蚕茧(资料图) |
□汝州市乡村振兴局河南日报农村版联办选题策划:河南日报农村版汝州运营中心执行:张鸿飞王国锋文/图
前言
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实施乡村振兴伟大战略,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伟大目标进程中,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发挥乡贤、能人的“领头雁”作用,是极其重要的工作。为深入挖掘宣传汝州市乡村振兴领域在“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中涌现的先进典型,讲好汝州市在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中的感人故事,河南日报农村版从今天开始,推出汝州市“最美乡村振兴带头人”风采录,以飨读者。
宋建召
一心一意谋发展的“领头雁”
7月12日10时许,连续多日的暑热被凉风驱散。
汝州市焦村镇邢村,在去往桑叶鹅养殖场的路上,宋建召遇见了正在给两名帮工切西瓜解暑的南醒。
“书记来了,赶快吃瓜!”看见宋建召过来,南醒赶紧从凳子上捧起三牙红瓤西瓜,迎上前去。
南醒今年52岁,比她小一岁的丈夫石金炳早先在外边的工地做钢筋工,村里开始按照镇里的规划发展蚕桑种养业后,石金炳便回村包了一座半大棚、流转了十六七亩地养蚕种桑。
蚕桑种养业是邢村多元化发展产业、千方百计促进群众增收的一个见到了真金白银的项目,此外还有小麦深加工、光伏发电等项目。
宋建召今年53岁,在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之前,干过20多年村民组组长,“不好干。当组长,一二百口人盯着你,当支书和村委会主任,全村几千口人盯着你。怎么办?只有一心一意谋发展,好好干,才能对得起父老乡亲的信任。”
作为邢村党支部的一“班”之长,宋建召秉承这个信念,带着邢村的89名党员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各项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但每一次面对上级党组织的表彰和乡亲们的夸赞,宋建召总是把功劳记在了汝州市财政局及派驻邢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名下。
的确,作为对口帮扶单位,汝州市财政局是邢村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力量,但邢村党支部这个中流砥柱的战斗堡垒,则发挥了引领作用。
去年年底,邢村开始利用冬季这个蚕桑种养空档期,发展大棚赤松茸种植项目,选定以粉碎的桑树枝条为基料。今年3月1日,大棚赤松茸开始出菇,产量、价格均高于预期,试种成功。
宋建召说,早几年,邢村按照镇政府的规划开始发展蚕桑种养业,桑叶、桑树枝条都是中药,桑叶炒成茶,桑树枝条切成片卖了。现在更是一点儿都不浪费,碎渣和末成了培育赤松茸的基料。
“试种成功接着就要推广,这样我们的养蚕大棚在头年10月到第二年5月,就不会空闲了,一年四季,每季都有收入。”宋建召说,包括移民创业产业园的大棚在内,邢村一共有66座大棚,在蚕桑种养空档期种植赤松茸,算一算收入,会少吗?
走进桑叶鹅养殖场,挂满油绿油绿桑叶的枝条下,是成群结队的白色大鹅,或饮水或咀嚼桑叶或昂首踱步。
魏孟强,51岁,养鹅10多年,2017年创办河南润豫农牧有限公司。今年,魏孟强和妻子娄新红相中了邢村的桑树种植项目,与宋建召一拍即合,由娄新红负责成立了鑫宏生态养殖家庭农场,专门在林下养殖桑叶鹅。
资料表明:蛋白含量较高的植物原料,作为非常规饲用资源,有产量高、营养丰富、适口性好等特点,在反刍动物、猪和家禽养殖中,应用价值极高,前景广阔。
魏孟强说,邢村种植的蚕桑也是蛋白桑,是草食性动物的好饲料,长得快。鹅,在市场上受欢迎,有句话说“吃鹅肉不咳嗽”。
鑫宏生态养殖家庭农场是魏孟强、娄新红夫妻在邢村投资兴办的桑叶鹅示范养殖场,75天出栏一批。
娄新红说,村里在水电路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能做到的都尽力帮助了,这些天,她筹划着在养殖场门口立起一块牌子,介绍推广桑树林下养殖鹅项目,为邢村的乡亲们增收出一把力。
说起产业发展,脱贫户辛文奇也有话说。
辛文奇今年48岁,有5个孩子,2018年,妻子因病离世,彼时,这个家最小的儿子才3岁。
为了帮助这个特殊的家庭脱贫,宋建召结合多年调猪的经验,与时任驻村第一书记卢占利建议辛文奇不再养猪,改养牛。养牛和养猪相比,虽投入不相上下,但风险比养猪小。辛文奇接受了这个建议,如今,小日子过得“芝麻开花节节高”。
赵国财
菲言厚行的蚕桑种养业带头人
赵国财面庞黝黑,单看上下电动车或抱起一捆捆桑叶喂蚕的麻利劲儿,根本不像62岁的人。
2018年,他调入焦村镇蚕桑办工作,先后创办汝州市焦村众城蚕业专业合作社、汝州市富瑞蚕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同时担任汝州市焦村众城蚕业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
说来也巧,赵国财是上一篇“最美乡村振兴带头人”宋建召一门的外甥,虽比宋建召长9岁,但得喊宋建召“舅”。
7月12日,汝州市焦村镇邢村,赵国财骑着电动车载着宋建召跑到蚕桑产业园,便一头扎进了大棚,和几名帮工一道抱起一捆捆刚采摘的桑叶喂蚕。棚内的地面上、过道两边、绿油油的桑叶上,到处是滚圆肥溜肉嘟嘟的蚕在大快朵颐。
在奉调去焦村镇蚕桑办之前,高中毕业的赵国财当过教师、村团支部书记、民兵营长、村委会主任、村党支部书记等职务。
焦村镇是农业大镇,北面是浅山区,花卉繁多、蜜源丰富,南部土地平整肥沃,据说在农桑时代就有栽桑养蚕的历史,汝绣曾一度风靡天下。
2018年,焦村镇党委、镇政府因地制宜,提出了“北蜂南桑”和建设万亩蚕桑基地的产业扶贫发展思路,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实现两翼齐飞。
赵国财就是在这种形势下,被组织上调入镇蚕桑办,负责产业发展,创办了汝州市焦村众城蚕业合作社、汝州市富瑞蚕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邢村移民蚕桑产业园、四个深度贫困村的蚕桑产业园、靳村人毕会召创办的河南省蓝港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携手共进,致力于蚕桑种养产业发展。
仝春明,52岁,1975年5岁时,因修建陆浑水库,和哥哥弟弟妹妹一起随爹娘从洛阳嵩县迁来当时的临汝县(今汝州市)焦村乡邢村。
在焦村镇,像仝春明一样的库区移民有2183人。
7月12日再次见到仝春明时,他刚从蚕棚里出来,头发和衣服上被石灰染成灰白:“我正在给蚕棚消毒,回头再说。”
仝春明养蚕种桑始于2019年,是水库移民后期扶持产业示范园项目的受益人。当年,汝州市移民局投资600多万元建设这个项目,仝春明承包了两座蚕棚、20亩地,养蚕种桑。
2021年9月21日,农历八月十五,仝春明在接受采访时,一边翻晒收获的蚕茧,一边乐呵呵地表示,养蚕让他家找到了致富的希望。
经过三年多历练,仝春明和妻子刘运玲已成为养蚕种桑的行家里手。前年冬天趁着大棚不养蚕的空档,仝春明又种了两棚羊肚菌,增加了5000多元收入。
再找赵国财,他喂完蚕后,又俯身背起喷雾器,开始为承包的两座蚕棚消毒。
资料表明,自2018年焦村镇大力发展蚕桑种养产业以来,已形成“蚕桑种养——蚕茧销售——蚕丝制被——桑叶炒茶、桑葚酿酒、桑葚干和醋——桑枝种菌”循环产业体系。
为确保蚕农养好蚕,收获高质量蚕茧,在赵国财和宋建召的努力下,邢村等村与山东莒南鸿德丝绸公司签订了协议,鸿德方面负责提供蚕种、养育技术指导,蚕茧回收等“一条龙”服务,派员驻村。
凉风轻轻吹,枝头桑叶跳。走邢村、过段村、到靳村……10个村4000亩连片种植的高标准桑田,284座标准化蚕棚,70多座菌菇种植大棚,茧站、桑枝粉碎菌棒加工车间,欣欣向荣。这一切,与赵国财和同事的辛勤付出紧密相连。
“户种十亩桑,致富奔小康”这句发展蚕桑种养业初始提出的口号,如今已化作一道光,照进了焦村镇蚕农的现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