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河南金融网首页 > 行业资讯
一个村庄就是一道艺术风景:安徽宣城探索艺术乡村建设之路
2022-09-23 13:03:27 | 作者: | 来源: 央广网

  一个村庄就是一道艺术风景:安徽宣城探索艺术乡村建设之路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村民的物质生活需求得到满足,精神文化需求也要跟上。当前,以艺术助力乡村建设的实践正在广袤的乡村大地展开。引入一种艺术门类丰富村民生活、以艺术创意带动传统手工艺发展、根植于乡村传统风貌进行艺术设计改造……艺术的介入、村民的参与,让村落更美,也激活了乡村发展的更多路径。本版今起推出“艺术改变乡村”系列报道,展现艺术赋能乡村建设的生动图景,感受乡村文化振兴中的艺术力量。

  处暑已至,暑气未退。在安徽宣城宣州区水阳江畔,前进村边,水东老街,每逢节假日,人头攒动。

  前不久,宣城市宣州区水东镇“皖美消费·夜嗨古镇”活动开启了“夜幕下的繁华”。水东镇前进村村口的桦树林里的一场乡村森林音乐会点燃暮色,热情四溢的舞蹈、韵味十足的民俗表演让游客乐享其中。水东老街上,地摊集市沿街亮起,各式小吃美味飘散,吆喝声声声在耳。街头巷尾,“烟火气”“市井气”“文化气”相互交织。

  这是提振“夜经济”促进文旅商融合发展的“硬核”大餐,也是宣城水东镇为乡亲和游客们烹制的一道文化艺术大餐。

  从2021年开始,安徽宣城探索艺术乡村建设之路,在7个县市区精心选择14个自然和文化禀赋较好的行政村,用文艺为乡村铸魂、塑型、赋能,打造“皖南星7天”艺术乡村品牌,推动乡村“活起来”“雅起来”“富起来”。

一个村庄就是一道艺术风景

  湛蓝的天空、绿油油的稻田、三三两两的村落……在安徽宁国港口镇西村村,天地间铺展着一幅恬静优美的“大油画”。西村村,是一个被艺术唤醒的小山村。

  宁国西村村3D墙绘(央广网记者 徐秋韵摄)

  走在西村村的乡间小路上,艺术气息扑面而来。早在2016年,西村村就将景观系统和村里的农业生产有机结合起来,确定了“遇见童年的自己”这一主题,邀请专业团队,在村庄外墙创作3D童趣主题彩绘画,该村也因此在网络上“红了”起来。

  大大小小的铁柱、铁罐拼接成为动物造型的烧烤架,铁片和煤气罐经过焊接变成形状各异的花器、垃圾桶,路边的野竹摇身一变成为风雅别致的小景观,路灯以杂而不乱的钢筋为灯柱、废弃不用的啤酒瓶为灯罩……

  “弃物迷城”公园,钢筋啤酒瓶组合成的苔花(央广网发 李雪摄)

  在西村村的后山竹林下,有一处公园和民居共生的好去处,地方不大,妙趣无穷。“这是一个废弃物公园,整个公园的打造以弃物为主题,里面融合了当地特有的竹子这个元素。将这些废弃物进行爆改重塑,做出很多丰富多变的造型,打造一个可供休憩、观赏和开展文体活动的地方。”一个个精妙的创意,来自于总设计师李岩岩的奇思妙想,她将这个刚刚建成的公园取名“弃物迷城”。

  西村村将艺术符号和艺术元素的植入大地,创意无处不在。在宁国市港口镇党委委员李雪看来,乡村改造是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环节。李雪介绍,西村村“弃物迷城”项目是港口镇对乡村改造方式的一次大胆探索和实践,一方面是树立“废弃物是放错地方的资源”理念,大胆运用艺术形式使其景观化、功能化、休闲化。另一方面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抓住西村毛竹资源丰富等特色,最大限度降低改造成本。在项目建设的带动下,老百姓也开始尝试利用废弃农具、废弃物品进行庭院艺术化改造。

  在艺术乡建的过程中,宣城高标准实施艺术化改造,按照“环境出经济”和“一个村庄就是一道风景”的理念,突出“一村一品、一品一韵”主题,提升乡村的可观赏性。

  前进村(央广网发 宣州区委宣传部供图)

  走进宣城市宣州区前进村,这座有着千年历史的村庄,300平方米的“艺术空间”成了它的崭新地标。七彩的钢琴键盘造型装置像一条从山上流淌而下的音乐河,流向了山下大红的“心心相印”竹编景观。

  进入“艺术空间”,别有洞天,就像置身银杏博物馆,银杏叶装潢的人像凝视着对面金黄的银杏雕塑,洒下缤纷的银杏叶,仿佛走进了艺术殿堂。穿过“艺术长廊”,来到桦树林,“红纱”温柔地缭绕在树丛中,如梦如幻……

  艺术赋能乡村,一个村庄就是一道艺术风景。“皖南星7天”意指到皖南度星期天,同时也暗含宣城所辖7个县市区,如同北斗七星一样串点成线,形成闪闪发光的艺术乡村风景线。

找回民俗,留住历史文化传统和精神信仰

  如何破题“艺术乡村”建设?安徽宣城除了从乡村文化活动组织、乡村艺术创意设计、村庄基础设施建设、乡土文艺作品创作、创意产业发展等方面发力,还注重民俗的传承,延续历史的文脉,链接村民的感情,让古老文明焕发新的生机,让乡村更有灵气。

  西村村有个皖南花鼓戏剧团,一唱70年,一直到今天。1952年,西村皖南花鼓戏剧团破土而出。今年78岁的汪德润是宁国市西村村花鼓戏剧团团长,8岁开始登台唱戏,回忆起曾经花鼓戏的火热,汪德润甚是激动,“逢年过节和农闲时,剧团被请到各地唱戏,那时候兴唱大戏,一唱就是三天三夜,村里被围得水泄不通。”

  西村村花鼓戏剧台(央广网记者 徐秋韵摄)

  然而时代变迁,作为地方戏的皖南花鼓戏渐趋冷落。在花鼓戏剧团步入困境之时,西村村“两委”研究将西村祠堂改为皖南花鼓戏剧院,为剧团提供专门的排练和演出场所。作为地方文化的标志,历经曲折的西村花鼓戏剧团,又重回人们的视野,曲调再次飘扬。

  宣城市整合西村传统资源,致力于将西村打造为“皖南花鼓戏第一村”。按照宣城市振兴皖南花鼓戏的总体部署,西村建立了皖南花鼓戏剧团长效机制。政府从服装采购、剧本创作、文艺演出、精品培育、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和支持力度。花戏楼得到修缮,皖南花鼓戏剧院、展示馆、文化广场等一一建成,舞蹈队、腰鼓队、龙灯队、狮子队、旱船队、铜管乐队等民间团队百花竞放,港口镇中心小学开办了“花鼓戏文化艺术传承班”,花鼓戏的创作、表演逐渐常态化、规范化。剧团还推出“主题团建+学唱花鼓戏”游乐项目,引导年轻人参与进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这几年剧团还编导了一批反映基层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每年都要推出30余台新戏。《六尺巷》《喜看西村新面貌》等原创曲目,先后在各级文艺汇演中获奖,剧团到外地演出也广受好评。

  西村村村景(央广网记者 徐秋韵摄)

  “传承文化不仅可以延续乡村文脉、释放文化效益,更能‘点亮’乡村振兴,让乡村经济‘活’起来。”西村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洪清刚对西村花鼓戏的未来充满信心。

“特色文联”助推艺术乡建

  行走在西村村斑驳的古宅外墙上,几十幅照片整齐排列,既有风景照,也有人物特写。这些影像成为西村村近几年发展变迁的最好见证。

  以“摄”为媒,宣城市通过摄影手段广泛宣传推介,吸引了各类著名艺术家在西村设立工作室和艺术馆。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李舸就在此设立个人工作室。越来越多摄影家慕名而来,西村村也被授予“中国摄影艺术乡村”称号,成为全国首个获此殊荣的乡村。

  把书画院开进民宿里,用高清喷绘的中国经典书画装点民宿,是郎溪县凌笪镇下吴村作为现代田园艺术乡村试点的又一极富创意的尝试。

  走进正在装潢中的“拾得半日闲”民宿,张宏斌正在紧锣密鼓地准备书画的装裱和上墙工作。作为郎溪县文联工作者,把中国经典书画院开进民宿,是张宏斌最近一直在忙的大事。民宿主人张建新与张宏斌不谋而合,愿意无偿提供场地,并尽量在装修装饰时,配合画作展览的需求,“让客人们能够开门即见中国经典书画作品,让他们感受到下吴村浓郁的艺术气质,我觉得这个想法非常有新意,很愿意配合。”

  郎溪县凌笪镇下吴村伍子胥文化记忆馆(央广网记者 赵家慧摄)

  根据《宣城市推动艺术乡村建设(试点)工作方案》要求,2021年,郎溪县凌笪镇下吴村被列为首批试点村,着力打造“山这边、山那边”文化、伍子胥文化和茶文化为一体的美丽现代田园乡村。

  随着高标准建设美丽乡村,全面提升艺术乡村建设基础条件,下吴村先后建成“宣城市纪录小康工程展馆”、伍子胥文化记忆馆,并积极争取各类项目资金2105万元,完成了伍员山游客驿站、登山步道及20亩奶白茶产业基地建设。2022年,下吴村整合乡村振兴衔接资金330万元,“茶绿樱红”景观游步道项目建设完成,一步一景一故事,这个小村庄正在以全新的面貌静候来自长三角的游客。

  “除了艺术内容的服务、艺术方式的改造美化,更重要的是让村民也参与其中,以自发的艺术思维融入艺术乡村的建设,在艺术创造中获得滋养,浸润人心,改变精神面貌。”宣城宁国市文联主席帅忠平说。

  西村村摄影墙(央广网记者 徐秋韵摄)

  在摄影家们的带动下,“中国摄影艺术乡村”——西村村的村民也爱上了拍摄。农闲时节,西村村举办手机摄影培训活动,邀请各地的摄影家给村民传授摄影技巧。摄影成为村里与外界交流沟通的平台,村民也融入艺术创作,乐在其中。村民汪大勇连续两年参加了村里的摄影培训班,他以村里皖南花鼓戏为主题拍摄的照片,在摄影大展中还拿到了一等奖。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些过程中,宣城文联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宣城市文联副主席许俊介绍,在推动艺术服务乡村振兴实践中,宣城市文联发挥职能优势,加强全市各个文艺家协会与艺术乡村之间的共建,先后举办了各具特色的文艺创作活动和接地气的乡土文艺活动,还积极联系对接各级艺术名家和艺术院校驻村创作。2021年以来,宣城市文联将开展艺术乡村试点建设作为该市文艺工作“一号工程”全力推进。

  宣城还将乡镇文联组建工作作为推进艺术乡村建设的有力抓手,2021年指导成立了宣州区水东镇文联,郎溪县飞鲤镇文联、梅渚镇文联、十字镇文联,广德市四合乡文联,旌德县白地镇文联,目前乡镇文联总数已达到9个。

  “乡镇文联的建立,不仅吸纳了大批乡村文艺骨干,而且初步打通了文艺助力乡村振兴、服务基层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同时,在全面提升广大人民群众文化素养、培育乡土文艺人才、创作地域特色作品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推动基层文艺创新发展、文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阵地。”许俊说。

  相关新闻:

  9月22日上午,在宣城市宣州区文昌镇施田村青弋江畔,举办了“皖南星7天牧歌诗田”艺术乡村展演活动。热闹的文艺表演、摄影画展、露营趴、农特产市集等吸引了众多村民围观。

  施田村位于宣城市西大门美丽的青弋江畔。近年来,施田村打造“牧歌诗田”品牌,在青弋江畔,改造“联姻桥”,搭建河滩舞台,组建森林会场,平整300亩草场,打造文学艺术基地;在丁山,绘制墙画,建设艺术空间,改造民宿22套,创造“森林氧吧”,打造康养福地。

  在施田村,“牧歌诗田”活动,吊起了上海市民的胃口,康养产业得到发展,农产品电商销售成效明显。“‘艺’江秋韵”竹编集市,在电子商务的推动下,成为“网红产品”。

  据介绍,为充分发挥文艺在乡村振兴中的助力作用,宣城市宣州区强力推进艺术乡村建设。一方面加大财政投入,组织谋划艺术乡村建设项目12个,总投入2000多万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加大乡村和社会资本投入,总投入2500多万元,对建设点进行艺术化改造。

  戴丹丹 大皖新闻记者 曹庆

编辑:木子
免责声明:文章未标注“本站原创”或“河南金融网”的文章均转载自网络。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风险自己甄别并承担后果;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