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河南金融网首页 > 行业资讯
非遗传承人张秀芳为总书记现场表演新编花鼓戏 古老戏种再焕新春
2022-09-15 08:02:17 | 作者: | 来源: 本网综合

  非遗传承人张秀芳为总书记现场表演新编花鼓戏 古老戏种再焕新春

  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也更加注重文化生活,她的戏班子日程排得很满,除了传统节假日,乡亲们无论红白喜事总喜欢唱大戏,一个花鼓戏演员年收入七八万元根本不是问题。

  镜头回放

  2019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乘车前往光山县西南部的文殊乡东岳村。总书记来到东岳村文化接待中心,了解光山县脱贫工作和中办在光山县扶贫工作情况。

  光山花鼓戏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两名花鼓戏演员给总书记现场表演了一段新编花鼓戏,赢得热烈掌声。

  今年53岁的光山花鼓戏演员张秀芳,正在过着小时候梦想的日子:“我现在每天都能和家人一起唱花鼓戏,越唱越有劲。”

  在光山县见到张秀芳时,她与丈夫刚演出完毕,俩人妆还未卸下,一脸的兴奋:“我们去市里比赛了,得了个第一名!”

  乌黑的大辫子,灵动的双眸,还有止不住的笑意,看得出来,只要说到光山花鼓戏,张秀芳打心眼儿里喜欢。

  “2019年9月17日是我人生中最难忘的一天,没想到自己还能唱给总书记听。”对于张秀芳来说,几十年的花鼓戏生涯,有了最珍贵的记忆片段。

  再把时间回溯到36年前,17岁的张秀芳,正在经历的是她成年前最重要的选择。

  曾几何时,张秀芳的家乡传出这么一句方言:“好女不玩灯。”大意就是好女子不唱戏。但张秀芳从小就喜欢唱歌跳舞,想当演员。某天,有花鼓戏班的演员去他们村表演,张秀芳很快成了花鼓戏的“铁杆粉丝”。

  1987年,在亲戚朋友都反对的情况下,倔强的张秀芳坚持拜师学艺,成了花鼓戏演员。

  初入“职场”,张秀芳的日子并不好过,“刚开始,我唱一场戏,工资是3毛钱,后来涨到了1块钱。不过,即便收入不高,我也从没有想过放弃。”

  1992年的正月十五,张秀芳跟随师父来到光山县南向店乡金庄村演出。演出的第一天,她就收获了一位“迷弟”——比她小五六岁的方应亮。

  随着时间的推移,加上双方都喜欢花鼓戏,1995年,两人走到了一起。

  结婚后,为了方便照看孩子,方应亮放弃了自己的生意,向张秀芳拜师,一起登台演出。“我们既是家人,又是师徒,做起搭档来,很快就适应了。”

  唱戏贵在坚持。张秀芳夫妇的花鼓戏越唱越好,他们于2000年成立了剧团,共同携手走在传承花鼓戏的道路上。

  “这几年,我感到身上的担子更重了,也更加坚定了当初的选择。”张秀芳常常告诉自己,一定要唱好光山花鼓戏,让它一代代传承下去。

  随着花鼓戏名气越来越大,更多的人希望加入进来,张秀芳的剧团也从2019年的7人,发展到了现在的15人,不少学员还是“90后”的年轻人。

  特别是张秀芳的两个女儿,由于从小听着父母唱戏长大,她们都对花鼓戏很感兴趣。

  “小女儿一直跟着我演出,现在已是我们剧团里的‘实力担当’。大女儿在信阳市的一个幼儿园当教师,周末也常常跟着我们一起演出。”说话间,张秀芳还从手机里翻出一段视频播放,一群四五岁的小朋友正在舞台上表演花鼓戏。

  张秀芳说:“这段时间,幼儿园有个比赛,我女儿就把传统花鼓戏《打六扇》重新编排,让小朋友们演出。你看,这些小朋友站姿多有范儿,我们花鼓戏有了小小传承人啦!”

  传承人,意味着肩负重要使命。2014年,光山花鼓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光山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彭锦玲介绍,以前,光山花鼓戏主要以民间传承为主,处于“散兵游勇”的状态,没有专业的团队,很多演员没有戏曲专业表演基本功。现在,县里成立了花鼓戏传承中心,演员已经超过20人,“我们创新体制机制,采取政府购买岗位的方式,招聘了一些年轻演员学戏,还招来了有专业基本功的老演员教戏。”

  传承中心对一些传统剧目进行了提升、改编,升级了戏服、舞台,增强了表演阵容,经过这两年的发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坚守民间的张秀芳,不但根据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身边故事,新编了许多花鼓戏剧本,还在年轻徒弟们的影响下,开启了网络直播,把戏台“搬上”手机。

  光山花鼓戏,这一延续了200多年的戏种,正在传承中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也正在张秀芳的口中越唱越有滋味。

编辑:木子
免责声明:文章未标注“本站原创”或“河南金融网”的文章均转载自网络。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风险自己甄别并承担后果;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