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遇上教师节:郑州地标“大玉米”打出“老师,您好!”的图案
9月10日,中秋节遇上教师节,皎洁的月亮悬挂夜空。郑州“大玉米”打出了“老师,您好!”的图案,与月亮交相辉映,格外耀眼。(图片为二次曝光拍摄完成)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白周峰摄
诗月“郑”团圆丨郑州“大玉米”下,一场中秋诗会拥诗意与乡愁入怀
时维金秋,硕果飘香,老家河南走入了最富诗意的季节。
“没有什么可以阻挡河南人的诗意返乡。即使身在远方,你的心中也会充满故乡的白月光,最最恋家的河南人,在月亮升起的这一刻,请和我们一起,在诗意中回到故乡。”9月9日晚,伴着悠扬的旋律,和着铿锵有力的节拍,“喜迎二十大 诗月郑团圆”河南诗歌学会郑州分会成立仪式暨2022年郑州广播电视台中秋诗会在郑州“大玉米”下圆满举办。
“时近中秋,天上月圆,人间月半。”值此中秋佳节之际,在这乡愁泛起、诗意浓郁的时节,来自河南各地的诗人和诗歌爱好者团聚郑州,郑东新区标志性地标“大玉米”前,共同见证了河南诗歌学会郑州分会正式成立,在唯美浪漫的诗歌海洋里徜徉。
河南是一片诗的沃野,《诗经》从未走出过河南,汉赋晋风尽在中原,唐诗宋词河洛占半,现当代诗坛,河南诗人的“诗意表达”也不绝于缕。
郑州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孕育区,这里不仅有8000年的裴李岗文化、6000年的大河村文化,还有5000年的黄帝文化和3600年的商都文化。厚重文化滋养了一批批诗坛大家从郑州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目前郑州活跃在中国诗坛的诗人和具有一定写作能力的诗歌爱好者不少于500人,20多个诗歌朗诵团体和众多的诗歌沙龙,共同构成了郑州良好的诗歌创作创新生态。
当晚,河南诗歌学会郑州分会揭牌成立,河南省诗歌学会副秘书长、河南日报社郑州分社社长徐建勋担任河南诗歌学会郑州分会会长。
据介绍,河南诗歌学会郑州分会将本着省市联动原则,聚合诗歌相关资源,发挥学会优势,搞创作、育新人、办实事、兴诗坛,让中华优秀的传统辞赋文化在河南、在郑州产生更大的影响,为繁荣当代诗词辞赋创作、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时代光彩作出应有贡献。
在这场中秋诗会上,以“大玉米”为背景,一场诗与月的对话、月与诗的约会,历时90分钟。此次诗会分为明月几时有、举杯邀明月、月是故乡明、诗月郑团圆四个篇章。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的思念是圆的/八月中秋的月亮/也是最亮最圆的/无论山多高,海多宽/天涯海角都能看见它/在这样的夜晚/会想起什么?”“在童年的记忆里,中秋是很特别的一天。老人们都说,这天的月亮又大又圆,月亮里的故事,还能编成诗的珠串,不小心掉下来,接住的就是诗仙。”“每到中秋,中国人都会有一次凝望,那凝望,有时在水里,有时在天上;每到中秋,中国人都会静静的遐想,那遐想,有时是泪水,有时是诗章。”“咱们的大中国,撸起袖子,甩开臂膀,奔跑,起跳,翱翔,朝着太阳的方向,一飞冲天,不可阻挡。”……这场诗会,融合古与今,带给人们以皓月诗情里的独特韵味,既有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这些古代名家的千古名篇,也有艾青、余光中等近现代诗人的名作,还有河南本土著名诗人张鲜明、徐建勋、阿娉、白润岱、李桂玲、云心等的诗作,朗诵者声情并茂、情感充沛,使整场诗会充满了传统之韵与现代之美。
往昔,嵩门待月的美景寄托了河南人对团圆的渴望。如今,千禧广场的巍峨承载了河南人对幸福的向往。从嵩岳寺塔到“大玉米”,这是穿越千年的文化传承,积淀着河南人对故乡浓浓的乡愁。
十年之前,河南省诗歌学会与郑州广播电视台,开始以“嵩门待月”中秋诗会的主题,表达河南人对土地、对故乡的敬意。而这次诗会则是在疫情之下的延续和创新,带领无论身处何地的人们在熟悉或感动的诗行里回到故乡。
嵩门待月不忍归,唯有诗情相与配。为扩大诗会的影响力、丰富诗会内涵,连日来,主办方多次发出中秋诗会征集令。其中,不能回家的央视主持人、郑州老乡张泽群特意录制了一段视频为大家送上中秋祝福;媒体人白润岱发来了自己精心创作九首诗词;诗人胡青青更是用视频号来跟故乡的月亮呼应.....很多心系故乡的河南人响应征集令的号召,发来视频、诗作、图片,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
“每到天新月圆的时刻,河南人的诗情,就如同田野里的收获一样硕果累累。”河南诗歌学会郑州分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中秋诗会,是一场恢弘灿烂的诗歌盛会,更是一场视觉、听觉和心灵的多重震撼,给人们奉上了一场文化盛宴,给郑州这座城市增添一份中秋诗意。
据悉,本次活动由河南省诗歌协会郑州分会、郑州市文旅局、郑州广播电视台和豫记联合主办,郑州交通广播、郑州新闻广播承办,河南省华侨国际文化艺术交流协会、知乎河南、华人头条河南频道、黄河文创网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