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江南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 宁夏乡村谱写幸福和睦新画卷
宁夏是中华民族远古文明发祥地之一。水洞沟遗址是三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遗址。宁夏还是中国长城博物馆,从战国长城到明长城的古长城遗址,在宁夏都有分布。宁夏还是红色土地、红军长征会师地、陕甘宁革命旧址等,既有秀美的风光,又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古今素有“塞上江南”之美誉。
作者 杨迪 李嘉诚 杨萱
在宁夏石嘴山市平罗县灵沙乡西灵村,几座标有“共产党好”“黄河水甜”等字样的蔬菜大棚格外引人注目。与普通的大棚不同,这些大棚的建设费用均来自中央的少数民族发展任务资金。
西灵村的蔬菜大棚。杨迪 摄
灵沙乡统战委员、副乡长马俊锋介绍,当地先后争取200万元少数民族发展任务资金,分两期共建设8个温棚,通过“支部引领、产业带动、农民参与”的模式,来促进村民致富增收,助推民族团结工作发展。
“这些大棚既可以由村级合作社经营,同时也可以承包给农户。”马俊锋介绍,村集体会为村民提供种植技术方面的扶持,同时实行统购统销,让村民不再为蔬菜的销路发愁。
在西灵村的一座蔬菜温棚内,西灵村村民张小霞正在忙碌着修剪枝叶、采摘西红柿。张小霞说,她已在此务工3年,每年收入能达到2万多元,此外她还在家种地、养牛,一年下来,收入也颇为可观。
村民在蔬菜大棚中工作。杨迪 摄
蔬菜温棚距离张小霞的家只有10分钟的路程,每天往来十分方便。“和在外地打工相比,这里的工作更稳定,而且离家近,也不会误了家里的事。”张小霞说,在蔬菜温棚的工作按天结算,平均下来一天能挣100多元。
据了解,灵沙乡将民族团结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融合推进,创新成立灵沙乡经济合作联社,按1:5比例注入资金撬动银行贷款300余万元,解决乡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资金不足问题,并在11个村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把产业培育作为拉动各民族群众收入的重要引擎,扶持鼓励各村大力发展特色经济。2020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6250元,同比增长7.8%,改革开放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各族人民,不断增强各族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稻渔空间。杨迪 摄
稻田、水塘、鱼鸟、虾蟹……走进宁夏银川市贺兰县常信乡,会有种进入“江南水乡”的感觉。近年来,当地通过建设稻渔文旅节水小镇,全面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创建活动,团结带领各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全力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走在了全区前列,书写了新时代乡村振兴“塞上江南好地方,渔米之乡新画卷”的精彩华章。
稻渔空间。杨迪 摄
据了解,常信乡通过建设四十里店农业公园、寇家湖渔业公园,开发稻渔空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景区“团结号小火车”“稻田风景画”“观光塔”“民族团结路”“乡村大舞台”“十八社民宿村”“农耕文化”“非遗文化”等景点,举办“农耕文化节”“农民丰收节”“冰雪嘉年华”等特色文旅活动,旅游人数达到50余万人,稻渔空间生态观光园被评为国家3A级乡村休闲旅游景区,成为宁夏最具黄河稻渔文化的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
韦桥村乡村民宿。杨迪 摄
而在宁夏青铜峡市大坝镇韦桥村,依托“汉唐古渠第一村”的区位优势,当地致力于发展乡村旅游、乡村民宿,建成优质高效林果采摘观光大棚20栋,新建农家乐、民宿3家,开展“油菜花开、我约你来”“寻找儿时的记忆”摸鱼大赛、插秧节等一系列活动,让游客来到韦桥既能感受农事的乐趣,又能吃在韦桥、住在韦桥、留在韦桥。基础设施的完善,让村民出行便利,居住环境洁净优美。
打卡韦桥村乡村民宿。杨迪 摄
如今,韦桥村呈现出了村容美、产业兴、民风正、人心齐的良好局面,也成为了民族团结工作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的样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