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河南金融网首页 > 行业资讯
黄山孕育璀璨的徽州文化 美丽乡村建设连续8年位居全省前列
2022-09-01 16:52:10 | 作者: | 来源: 本网综合

  徽州文化是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其内容广博、深邃,有整体系列性等特点,深切透露了东方社会与文化之谜,全息包容了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民间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的基本内容,被誉为是后期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标本。

  黄山市地处皖南山区,是大美中国版图上一个绚丽耀眼的地理单元。神奇的北纬30度,孕育了璀璨的徽州文化,造就了绝美的生态环境,铸就了这方水土的绝代芳华。

  近年来,黄山市坚持以“绣花”功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施“五微”行动,聚焦产业丰美、环境优美、乡风纯美、社会和美、生活甜美“五美”目标,力求最小干预、最好效果,以小切口实现大目标,打造乡村建设新典范。目前,黄山市美丽乡村建设连续8年位居全省前列,6个区县获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

“微改造”提升,让乡村留底蕴见品质

  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五美”新乡村建设过程中,黄山市以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为契机,突出乡村特色,花小钱、办大事,不搞贪大求洋、大拆大建,着力保护徽州文脉、保留村庄肌理、保存乡土韵味,让烟雨徽州、田园徽州、村落徽州成为独特IP。

  屯溪区凤霞村过去是黎阳周边“远近闻名”的贫困村,近年来,凤霞村以标准化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促进村容村貌焕然一新、集体经济健康发展,村民生活显著提升,实现了从贫困村向美丽乡村的嬗变。

  凤霞村(屯溪区委宣传部供图)

  徽州区虹光村以“童趣虹光”为主题,按照“生态宜居美”要求,全力打造清新美丽、民风淳朴的精品乡村旅游“微空间”。在虹光村,可以看到很多70、80、90后玩过的童年游戏,一下子就把大家带回童年时光。

  童趣虹光(潘成 摄)

  在黄山区盛洪村,像很多年轻人一样,吴建兵也乘着美丽乡村建设的东风回到家乡,与当地政府合作,盘活村集体闲置资产,对原盛洪小学进行改造升级,打造集书法、瓷器、研学、非遗、雕刻、休闲于一体的研学基地。

  吴建兵在研究陶瓷研学项目(杨霆之 摄)

  这一曲又一曲“田园牧歌”背后,是黄山市投入74.8亿元,全域推进的1.4万个“微改造”项目。如今,徽州大地上,593个中心村、810个自然村借此得到提升,实现完美“蝶变”。

“微景区”培育,让乡村有颜值增价值

  近年来,黄山市聚焦生态型国际化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城市和全域旅游发展定位,坚持宜农则农、宜文则文、宜绿则绿的发展理念,推进创意下景区、下乡村,实现传统村落由“盆景向风景”的迭代升级。

  祖源村位于皖赣交界的五龙山脉深处,依偎在海拔685米的插角尖山腰,是一座有一千多年历史的徽派古村落。但因受打工潮的影响,大量青壮年外出,近千人口的村庄,曾荒凉破败成了一个“空巢村”。但近几年,行走在祖源村,会发现这里粉墙黛瓦、错落有致,房前屋后,灯笼高悬、花草点缀,人流不断,成了“梦里山村”。

  梦乡村·祖源民宿群(休宁县委宣传部供图)

  5年前的星洲村,道路狭窄,村庄环境杂乱,村民业余文化生活较为单一,大多数村民都外出务工,村中留守老人和小孩居多。如今的星洲村旧貌换新颜,建设了生态停车场、体闲健身广场、卫生公厕、“生态美”超市等配套设施,打造了“儿时回忆”“记忆广场”“日月潭”等一批"乡村记忆”打卡点。

  星洲村(休宁县委宣传部供图)

  像祖源、星洲这样的乡村微景区,黄山市有150个。如今,乡村旅游已覆盖七成以上村庄,近十万农民变身“微景区”“服务员”,年接待游客4420万人次、收入320亿元。

“微创意”运营,让乡村有活力蓄财力

  黄山市坚持创意赋能,聚焦乡村优质资源,创新运营体系,吸引各类人才下乡发展,打造乡村创业就业高地。去年黄山市村集体经营性收入总额2.52亿元,3个区县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进入全省十强,农民人均收入连续多年保持全省第一方阵。

  徽州区西溪南镇有“绿野仙踪”的美誉。近年来,西溪南村坚持“古镇旅游+创意产业”双轮驱动,推进文化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引进艺术设计、书画创作、摄影影视等各类创意人才,着力打造西溪南创意小镇,规划建设“5个核心区+2个拓展区”,建成土人学社、清溪涵月等近20处业态。

  绿野仙踪西溪南(汪炳奎摄)

  离西溪南不远的临河村,一直以来就有种植蔬菜的传统,是远近闻名的蔬菜村,如今因蔬菜文化、蔬菜景观,这里再度火爆。在临河,各类蔬菜命名的文化街巷、创意改造的儿童主题乐园、创新设计的蔬菜休闲园等,与沿河生态观光步道接壤,形成网红“微景致”。

  艺蔬临河(徽州区委宣传部供图)

  微创意运营,不但解决了“乡村需要市场化运营、运营主体是谁”的关键问题,而且赋予了乡村更旺盛的“生命力”。目前,599家运营公司采取“锦上添花”的方式,打造5.5万亩香榧、泉水鱼等特色基地,推动3842幢农房焕发新生,乡村资源年交易额超7亿元。

“微循环”发展,让乡村生态化可持续

  黄山市始终把保护生态环境摆在乡村振兴的重要位置,实施“微循环”发展,保护好一脉青山、一江秀水、一轴画卷。

  一江清水出新安,百转千回下钱塘。2011年,新安江生态流域正式启动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开启共治、共享和互利共赢的十一年治理之路。

  2016年,作为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三江源头的休宁流口村,在全市率先探索建立了“生态美“超市,引导和鼓励村民用烟头、水瓶、纸盒等垃圾兑换日用品,通过全域生活垃圾智慧收运储系统,统一处理“生态美”超市回收的垃圾。

  流口村生态美超市(休宁县委宣传部供图)

  无独有偶,2020年,位于新安江沿岸的坑上村,建成了太阳能微动力污水处理设施。村民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污水,通过管道进入污水处理站。生活污水实现应纳尽纳。同时,村民们的人工浇灌用水的难题也一并解决。污水处理站将处理后的中水通过二级泵站引至山腰处,实现了中水回收浇灌,村民们就此告别翻山越岭引水浇灌的历史。在黄山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新安江成为全国水质最好的河流之一。

  生态坑上(徽州区委宣传部供图)

  据了解,在推进新安江生态补偿过程中,黄山市创新打造“生态美”超市345家,实现全覆盖;通过全域垃圾智能化收转运体系,日均转运生活垃圾410吨,100%实现无害化处理;创新农药集中配送体系,基层农药网点覆盖所有乡镇。

“微奉献”治理,让乡村更和谐美好

  村庄怎么建、乡村建设怎么干,村民说了算。近年来,广大农民为村庄规划、征地拆迁、项目推进等献计献策5000多条,参与邻里守望、疫情防控、抢险救灾、移风易俗等文明志愿活动12万人次,在他们当中涌现出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8人、中国好人90人,助推形成69个乡村自治品牌,实现98%以上矛盾纠纷化解在乡村基层。

  在大茂,首创的“信用好”超市,让成为“信用户”的老百姓,可以通过参加公益活动拿到积分,再用积分到超市兑换成日用品,营造出了守信事事受益、失信处处受限的良好氛围。

  大茂社区“党建馆” (吴建平 摄)

  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通过“五微”行动,“全国最干净城市”“全国最美丽乡村”“全国最美风景线”在黄山大地实现,一幅流动的“新安山居图”正在徐徐展开。

编辑:木子
免责声明:文章未标注“本站原创”或“河南金融网”的文章均转载自网络。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风险自己甄别并承担后果;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