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河南金融网首页 > 资讯
湖北省发布支持氢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 打造全国氢能产业发展高地
2024-04-30 16:35:36 | 作者: 彭一苇 | 来源: 湖北日报

  湖北省发布支持氢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 打造全国氢能产业发展高地

  新闻调查

  氢,位于元素周期表之首。这个人人皆知的元素,与氧发生奇妙化学反应后,就变成了世界上最干净的能源——氢能。

  氢能,燃烧产生的能量可达到等量汽油的3倍,但只排放出水,被誉为“21世纪终极能源”。

  全球正兴起氢能发展热潮,我国也将氢能产业作为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战略性新兴产业。

  长江之滨,“氢”风习习。

  2022年,湖北省出台《支持氢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打造全国氢能产业发展高地,竞速“绿色”新赛道,厚植新质生产力。

  氢能汽车产业集聚区初步形成

  北京冬奥会,因绿色环保新技术大量运用,被称为“最绿色”的冬奥会,产生的碳排放量全部实现中和。“最绿色”背后,氢能是一大功臣。

  2022年,氢作为冬奥会火炬唯一燃料,氢燃料电池汽车成为运输主力,氢能和氢燃料电池汽车开始规模化应用。

  截至2023年11月,全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超过18000辆。从交通开始,氢能的应用场景正在冶金、供能、化工等领域多点开花。

  湖北是中部化工行业较发达的省份,在徐徐“氢”风中已布局多时。

  4月11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来到位于武汉市东西湖区的中国石化机械公司氢能装备分公司,这里也是中国石化氢能装备制造基地。在厂区一处场地上,摆放着一排集装箱,里面是该公司研制的可再生能源制氢系统。从制氢、充装、加氢、输氢,该公司已形成整套产品系列。

  氢能产业链,甚至比锂电池产业链更长、更复杂,商业化前景广阔。

  在制氢方面,三峡集团、武钢气体、和远气体等企业有深厚的技术实力;中韩石化等企业的生产装置产生的氢气,不仅可自用,还可向外输出,全省具备约50万吨/年工业副产氢能力。

  储氢方面,武汉氢阳能源有限公司专注于常温常压液态有机储氢技术,拥有多项全球首创成果。

  在加氢方面,全省有10多座加氢站。其中,中国石化以多种方式在湖北发展了8座加氢站。

  在运氢上,武汉氢阳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氢阳能源”)等企业正在积极攻克氢气储运难题。氢阳能源研发了有机液体氢储能技术,即用“油”储存氢气,两者混合后被称为“氢油”,运输到目的地,再使用催化剂将两者分离。

  在氢能技术上,湖北也走在前列。氢燃料电池堆是提供动力的“心脏”,技术门槛极高。国家电投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可自主生产氢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气体扩散层、膜电极、双极板、电堆等核心部件,武汉雄韬氢雄自主研发130千瓦燃料电池,武汉开沃汽车有限公司生产的氢燃料公交车已行驶在街头。截至2023年底,氢能源公交车在湖北达121辆,分布在武汉、荆门、襄阳等地。2023年10月11日,我国首艘氢燃料电池动力示范船“三峡氢舟1号”在宜昌首航。这标志着氢燃料电池技术在我国内河船舶应用实现零的突破。

  “在技术研发、项目建设和产业集聚等方面,湖北省是全国氢能产业中的领先地区之一。”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学科首席教授唐浩林说。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湖北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氢能汽车产业集聚区,涵盖氢能汽车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等环节。这些企业为湖北在氢能产业中的地位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

  氢能成本技术难题加速破解

  “2023年是我国氢能产业爆发元年,氢能应用已形成较为完整的现代产业链,关键材料、器件和装备制造基本国产化。”中国石化氢能应用现代产业链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凌逸群说。

  业内人士分析,如今的氢能类似于十几年前的锂电,氢能目前面临的问题,主要是生产成本、加氢站建设和氢能源运输三大难题,一旦能突破产业化应用短板,氢能源应用推广将会驶入快车道。

  在业内,最被看好的是电解水制氢,但电解水的过程中需要的电力必须是绿电,也就是必须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制氢,这样生产出来的氢气才能称之为“绿氢”。

  在湖北,绿氢项目在路上。去年4月,绿电绿氢制储加用一体化氢能矿场综合建设项目落户大冶,项目计划建设绿电制氢工厂,配套建设光伏电站、综合能源站,形成集制氢、储氢、加氢、用氢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生态。今年,该项目获批国家发改委清洁低碳氢能创新应用工程项目。

  绿氢所需的绿电,在湖北已有良好基础。截至去年底,全省新能源总装机容量3323.77万千瓦,占总装机容量近三成。今年一季度,全省新能源发电负荷六次创新高,其中最高的一次,新能源发电占全省当时用电负荷的70.53%。随着绿电成本不断降低,绿氢成本也会随之降低。

  随着国内氢能关键装备研发制造水平稳步提升,电解槽等装备制造成本下降30%左右,供应商发展到目前300余家,燃料电池系统成本较2020年下降近80%。有专家认为,绿氢产业正处在为期10年左右的快速降本期。

  拓展氢能应用场景,有利于降低氢能成本。

  在潜江的江汉盐化工业园区将盐化工副产的氢气通过管道输送给光纤企业,用作光纤、光棒等产品的原材料和燃料。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荆门绿动电厂在重型燃机商业机组上实施了掺氢燃烧改造和运行。

  产业生态培育亟需强化

  在孝感市云梦县盐化工产业园,一条黄色管道直达厂区,将葛化华祥的工业副产品——氢气引入,变成安耐吉的原料。安耐吉自主研发的二段加氢技术,将废矿物油中的硫、氮、氯等杂质有效分离,生产出二类润滑油标准的产品,变废为宝。

  能源载体只是用氢的一个方向,它还有无穷可能。

  比如,钢铁行业尝试在制造工艺中用氢替代碳来还原氧化物,原本排放二氧化碳的过程转变为生成水,生产出“绿钢”,有效促进高耗能行业减排;二氧化碳加氢可以人工合成淀粉,还能制成甲醇……随着技术不断进步,人们的思路将更加开阔。

  为加快培育氢能产业,从国家到地方都出台了很多支持政策。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国家部委出台氢能相关政策超过30项,省区市发布氢能相关支持文件超过400项,在2024年初的地方两会上,有22个省份将发展氢能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湖北高度重视氢能产业发展。

  2022年3月,省发改委、省能源局印发实施《湖北省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2022年11月,又出台《关于支持氢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针对技术水平不高、基础设施不足、管理机制不健全等堵点痛点,通过集成资金等,对氢能产业“制、储、运、加、用”全链条的重点环节给予支持,补到关键处,力度和覆盖面不弱于相关省市已出台的政策,旨在助力氢能产业加速进入成长期。

  唐浩林说,目前,湖北已聚集100余家氢燃料电池及整车制造关联企业和科研院所,需要引导这些科技企业串珠成链,打造“本地即协同”的产业集群。他建议,在现有政策继续支持氢能产业研发、应用以及试点项目的基础上,湖北需要引导氢能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发展,促进氢能产业良性循环和有序发展,可以引导社会资本通过产业基金等形式参与氢能产业发展。同时,发挥产业联盟作用,做好做实氢能产业重大项目、龙头企业服务,实现氢能产业全面高质量发展。

编辑:璐璐
免责声明:文章未标注“本站原创”或“河南金融网”的文章均转载自网络。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风险自己甄别并承担后果;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