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好创新“先手棋” 安徽省全力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
近年来,我省坚定不移下好创新“先手棋”,以自立自强的科技强省为目标,以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建设为旗帜性抓手,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
2023年,我省科技创新成绩斐然。“人造太阳”装置实现403秒高约束等离子体运行,光纤量子密钥分发突破千公里,“九章三号”量子计算原型机突破255个光子操纵,均创世界纪录。计算光刻EDA软件、高温合金叶片、叠屏显示等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亮眼成绩的背后是创新策源能力的不断增强。过去一年,我省聚力重大攻关,布局实施省科技重大专项和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27项。不断加强基础研究,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16项、资金10.1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0.6%、15.3%;获批国家杰青23名、国家优青26名。新获批全国重点实验室5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1家。
重塑省级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在全国率先开展省级重点实验室体系重组试点,完成省重点实验室重组61家,新布局认定省重点实验室121家;构建以企业为主体、打通产业链创新链的服务产业技术创新平台体系,新组建布局省产业创新研究院等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20家,省企业研发中心354家。
科技创新,企业唱主角。去年以来,我省科技资源加速向企业集聚,科技企业规模质量实现双提升。企业研发投入、企业研发人员、企业研发机构、企业有效发明专利占比,均实现了80%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超1.9万家,居全国第8位;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超2.7万家,居全国第7位,较上年提升2位。科创板上市企业达24家、独角兽(潜在)企业32家,均居全国第6位。
近日,在合肥哈工龙延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数条药品智能包装生产线正在不停运转,车间内还有一台企业最新研发的设备。
“这台设备是企业自主研发的自动制托入托覆膜装盒一体机,是原有设备的升级款,较之前产能提升30%以上。”合肥哈工龙延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新利说,在合肥深深地感受到活跃的创新创业气氛,企业成长迅速,目前已经做了第一轮融资,计划2026年申报IPO。
如何培育更多“硬科技”企业,我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打法。通过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倍增”行动,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次数由2次增加为3次,通过定期通报,压实各市企业培育主体责任,高新技术企业超1.9万家,增幅约28%;科技型中小企业超2.7万家,增幅约54%。不断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独角兽企业—上市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次培育体系,举办省高新技术企业协会和长三角(安徽)资本市场学院揭牌仪式暨首期“高企上市直通车”活动,为高新技术上市后备企业开展上市辅导,跑出主体培育的“加速度”。
下好创新“先手棋”,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创业生态优化也是关键之举。过去一年,“科大硅谷”新入驻科技型企业846家、创新创业人才近万人,设立海内外创新中心9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商学院培训一批“五懂”复合型科技产业组织人才;组织开展“人才安徽行”系列活动,新增各类人才95.5万人、总量达1272万人。
我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全面推进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106家省属高校院所和医疗卫生机构参与试点。扩大科研经费“包干制”试点,推广应用科技创新券,推动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改革,不断激发创新活力。加强人才引育,修订出台《安徽省院士工作站管理办法》,新备案22家省院士工作站,累计柔性引进院士及团队450余人。
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建立完善科技部门常态化服务企业机制,建立服务队伍。开展“惠企政策送万企”系列活动,推动全省共开展惠企政策培训698场,培训企业2.84万家。完善科技奖励,以突出质量绩效贡献为导向推进科技奖励改革,全面准确反映成果创新水平、转化应用绩效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贡献,坚持高标准、严把质量关,评审产生授奖项目(人选)261项。(记者 鹿嘉惠 陈婉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