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河南金融网首页 > 热点资讯
七夕节不只情与爱,也少不了消费:商家挖掘甜蜜商机打造全天候消费场景
2022-08-04 09:42:29 | 作者: | 来源:

  七夕节不只情与爱,也少不了消费:商家挖掘甜蜜商机打造全天候消费场景

2.jpg

  我们知道的七夕节,起源于上古,普及于西汉,在宋代达到了鼎盛。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七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成为了很多人心目中象征爱情的节日。传说织女是玉帝的女儿,她私自下凡与牛郎相爱并生育了一双儿女。玉帝大怒逼织女离开人间回到天宫,只允许她在每年农历七月初七与牛郎和儿女相见一次。到了七夕之夜,地上所有喜鹊都飞到苍穹的银河上搭"鹊桥",让牛郎织女踩着鹊桥得以团圆。据说,夜深人静时,在葡萄架下屏息静听,就可以听到牛郎织女的谈话声。

属于女孩们的节日。传统七夕节的内涵,却并非单纯与爱情有关,而是七夕节本名叫做“乞巧节”,乞巧,既是乞求女子心灵手巧,也是祈望生活美满智巧,相当于一个女子大型祈福节日!

1.jpg

  8月3日晚,栾川重渡沟景区星空露营基地内,游客在品美食、赏美景、听音乐。七夕佳节将至,众多游客结伴来到该景区观赏星空美景,感受大自然的静谧。本报记者聂冬晗摄

  编者按

  又到一年一度的七夕节。这个节日,不只情与爱,也少不了消费。遍地商家挖掘甜蜜商机,打造全天候消费场景,想着法儿推出各种活动吸引有情人“买买买”,激发购物欲望,释放内需潜能。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七夕佳节,承载了人们对爱情的期许,也带动了“浪漫经济”的盛行和发展。

  万丛是个“仪式感创造者”,专业从事升学宴、生日宴等场景布置,近几天朋友圈晒出的照片都与告白有关,他笑称自己在经历“求婚大作战”。

  8月3日10时,记者走访郑州市正弘城、大卫城等商场,看到围绕七夕的预热促销活动力度不小,涉及美妆、黄金珠宝、餐饮等热门领域。不只有吸引力的折扣,商家的服务也在进一步延伸。一些美妆产品除了推出多种套盒外,还贴心赠送礼盒装的玫瑰花,更有工作人员现场直播美妆教程。“这种配置很实用,希望能给女友一个惊喜。”前来购物的金融行业从业者李坤说。

  在淘宝、京东等线上平台,“七夕情人节礼物”成为热门搜索词。据拼多多统计,截至目前,平台上鲜花、美妆、香水、巧克力等节日商品销售增长幅度较大,其中鲜花订单量增长200%。8月1日,仅云南鲜花市场发货就超过150万支。

  拼多多还别出心裁地为单身的消费者设置了“多爱自己”专场,绿植、健身、零食、玩具、家电成为这个专场销量排名前五的品类。

  俗话说“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实用性消费成为大多数已婚人士的选择。在多家电商平台,风扇、冷气扇、空调等商品订单量维持较高增长,扫地机、洗碗机、投影仪等智能家电销量大幅攀升。

  慢享宋风“点茶果子”

  曾鸣

  七夕来临,对于餐饮消费市场来说,是一个不容错过的提振机遇。记者走访发现,相较于普通餐饮店,郑州各大茶饮店、茶餐厅颇受消费者青睐,吸引了不少年轻人来此以茶会友、休闲放松。

  8月3日中午,在郑州市花园路某大型商场的“喜茶”店面里,“95后”小伙王孟阳正在给女友购买电视剧《梦华录》的联名茶饮。“我和女友经常一起追剧,对源于中国茶文化中的‘点茶’很感兴趣。喜茶推出的定制联名茶饮,让我们能够感受到传统手艺的魅力。”王孟阳说。

  适逢七夕,郑州不少主打“茶”文化的餐厅也宾客盈门。在金水路的城墙根茶馆,煎茶艺与点茶艺走俏,梨条桃圈、蜜饯雕花、碧涧豆糕等宋风“文艺”茶果,吸引了广大“吃货”的强烈兴趣;在经三路的静水瓦屋茶餐厅,看文房墨宝,闻古琴声声,品清茶一壶,点几个时令小菜,在仿宋人优雅精致的“慢生活”中,既品美食,又觅浪漫,兼得风雅,不失为惬意好去处。

  当七夕与茶点碰撞,不难看出,茶点消费的精致化、年轻化也成为一种趋势。在“国潮风”席卷的当下,茶点在年轻群体中渐成风尚。在草地里泡个茶、来份点心、拍个照,亲近大自然,成为一种流行的生活方式。商场里各式各样“新茶饮”“新点心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也在培养更多年轻人喝茶品点的消费新习惯。“喝的不是茶,喝的是意境品位;品的不是点心,品的是文化审美。”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姬霞敏说,商家抓住了消费者的心,就抓住了消费者的钱袋子。

  穿针引线“女红乞巧”

  胡舒彤

  七夕节,别出心裁的礼物更能体现暖暖的爱意和满满的诚意。

  “单价75元,团购价38元,我打算编个钥匙包送给老公。”8月3日晚,媒体从业者汪蕴祺一边穿针引线编织着一款串珠包,一边微信视频“安利”闺蜜手中的串珠包。

  在古代,“乞巧”指女孩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如今,虽然女孩子不用刻意去穿针引线做女红,但还是有很多人愿意去拿起绣花针,“描绘”一二。

  这几天电商创业者钱大柱收到不少订单是关于购买刺绣原材料的。

  “价钱由几块到几十块不等,好多都是赶着七夕节买的小玩意,有荷包、小挂件之类,耗时短,工艺简单易学。”钱大柱说,他们已补货好几次。

  “去年七夕节,我给老公绣了个抱枕,他回赠我项链。虽然老夫老妻了,生活也要有仪式感。”汪蕴祺打趣道。

  在古代,人们借乞巧教导女儿家勤劳持家,用针头线脑缝制出五彩图案、丰收愿景。如今,技法在更新,但是“穿针引线”勾勒美好生活的心愿没有改变。

  在位于郑东新区祥盛街的中国国际手工文化创意博览中心展厅内,各种手工制品让人目不暇接。刺绣、编织、拼布……从原材料到成品一应俱全。负责人张海燕介绍,中心会提供从教材到原材料、再到成品的全流程产品;还会定期举办周末市集,请名师传授技艺。一方面是想用这种形式吸引年轻人了解传统技法、优秀文化,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另一方面也是适应现代人为情绪“买单”这一消费理念推出的营销模式,为企业创收。

  当传统工艺遇上现代消费理念,会碰撞出什么样的“花”?“肯定比绣绷上的更灿烂。”张海燕说。

  全天候消费让需求时刻“在线”

  □曾鸣

  想要买买买?无论是“朝九晚五”还是凌晨两点,动动小手,线上平台任你下单;出去吃饭人太多要排号?别急,有错峰消费,可以去茶餐厅喝个下午茶,享受难得的清雅时光;暮色降临,逛逛不打烊的夜市,在烟火气里治愈身心……不知不觉,人们的现代生活已经融入全天候消费场景和体验。

  全天候消费场景,追求的是消费的升级体验。而消费升级不等于价格升级,真正的升级在于服务。当下,消费者习惯用全新的视角看待消费,愿意为体验买单、为“共鸣”消费,也更注重自己的时间价值,更注重无障碍的消费体验和生活品质。

  随着消费需求向品质化转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带动供给侧发生了许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创新。消费场景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消费者是否有消费意愿,拿七夕节来说,相比消费本身,消费者更热衷寻找表达情感和烘托氛围的消费场景。不少商家就此抓住商机,一方面不断去思考、设计不同的产品组合,迎合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不断提醒消费者,该如何去升级消费。于是,在不断颠覆和创造中,沉浸式场景、贴心式服务,让需求时刻“在线”。比如,电影院、商场内开设的自助KTV,写字楼里遍地开花的无人便利店、无人值守的健身房,等等。延时焕新的“有人消费”场景,不断深耕生活沃土,让消费者凝聚起与日俱增的消费潜力,释放出生生不息的消费热情。

编辑:木子
免责声明:文章未标注“本站原创”或“河南金融网”的文章均转载自网络。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风险自己甄别并承担后果;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