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河南金融网首页 > 综合报道
戏比天大:让汝州曲剧发扬光大代代相传 曲剧登台97周年文化掠影
2023-06-03 09:50:34 | 作者: | 来源: 河南日报

  戏比天大:让汝州曲剧发扬光大代代相传 曲剧登台97周年文化掠影

  近日,河南省曲剧艺术保护传承中心业务办主任、国家一级演员张转社,洛阳职业技术学院高级讲师、洛阳市戏剧家协会副秘书长高新建,河南省曲剧艺术保护传承中心作曲、河南省民族管弦乐学会理事李全生,应汝州方面邀请,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曲剧培训班分别开办讲座。

  一代豫剧宗师、人民艺术家常香玉曾经说过“戏比天大”。什么叫作“戏比天大”?张转社说,他的老师李树建说过:给人民演戏是天大的事情,在表演上要“以情造声,用情创程,重新体验,独树一帜”。

  张转社结合向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李树建、著名曲剧表演艺术家李振乾学习戏曲的经历,作了激情澎湃的讲座,并应学员要求,即兴演唱了曲剧《清风亭》选段《十三年》。

  作为洛阳职业技术学院“双师型”教师、戏曲实训中心主任,高新建既有丰富的舞台演出经验,又有深厚的戏曲理论知识,条分缕析地进行了题为《戏曲行当的魅力》的讲座,博得了学员的热烈掌声。

  李全生作了题为《漫谈河南曲剧唱腔音乐》的讲座,穿插了不少唱段唱腔,在邀请学员演唱的过程中,互动出了成效,讲座因此变得简洁易懂。

  在5月26日举行的开班仪式上,张转社代表河南省曲剧艺术保护传承中心、河南省曲剧团,为汝州曲剧传习所颁授“河南省曲剧艺术保护传承中心实践基地”牌匾,汝州市群众艺术馆党支部书记、馆长、汝州曲剧传习所所长赵志勇,代表汝州方面接牌。

  5月27日下午,30多名来自乡村戏曲文化合作社的学员,举行了结业汇报演出。(张鸿飞 任景法)

  学员感悟

  让汝州曲剧发扬光大代代相传

  □王荣芝

  通过这次学习,比较系统地学习了戏曲的起源与发展,以及戏曲行当的划分、行当的内容与作用。

  戏曲的起源很早,但成长过程却很长,它起源于原始歌舞,历经汉、唐、宋、金,才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戏曲形态。随着戏曲的发展,产生了戏曲行当的划分,从而更加细致地刻画人物形象。戏曲艺术来源于生活,经过艺术加工后,以高于生活的艺术形式来表现。

  高新建、张转社两位老师的讲授,让我对戏曲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对我提高表演技艺有很大的帮助。希望以后有更多机会参加这样的培训,提升自身素质,为戏曲传承尽自己的绵薄之力,让汝州曲剧发扬光大代代相传。

  个人简介

  王荣芝,60岁,中专学历,1985年毕业于洛阳地区戏曲学校,曾在汝州市曲剧团工作,主攻小生、老旦,现任汝州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是汝州市曲剧非遗传承人、平顶山市戏剧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戏剧家协会会员。其作品《情与法》《母亲的心愿》,分别在2012年全省第三届法制文艺汇演中获一等奖、2015年河南省“群星奖”小戏小品(曲艺)大赛中获一等奖。

  保护传承曲剧我们责任重大

  □陈彩芳

  此次培训和结业演出,对汝州曲剧的传承发展起着极大的作用,我受益匪浅,各位学员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在讲座中,高新建老师阐述了戏曲基础知识、“四功五法”的运用,示范了如何刻画角色;张转社老师讲述了他如何以李树建老师为榜样,做一个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艺术的人,传授了“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塑造人物形象的经验;李全生老师讲授了曲牌调式的运用,以及常用曲牌的演变规律等。三位老师的讲座,让我大开眼界,使我更加深刻地明白了要多学多练基本功,塑造角色要身入心入,学戏先学做人,戏比天大。

  个人简介

  陈彩芳,60岁,汝州市曲剧非遗传承人,汝州市纸坊镇陈古同村人,1979年毕业于临汝县五七大学戏曲班,同年加入临汝县曲剧团,主攻花旦、闺门旦,后跟随著名曲剧表演艺术家周玉珍老师,苦练唱腔、水袖、台步,多次参加省市重大文艺赛事,培养的学生马艳佳获“第十六届河南省少儿戏曲小梅花大赛”银奖。

  作为发源地的人民更要保护传承好曲剧

  □孙芳

  很荣幸,我参加了汝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曲剧培训,高新建、张转社两位老师,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戏曲行当的魅力、戏曲的起源与发展、戏曲行当的划分、戏曲的内容与作用,分享了他们的成长经历和学戏先学做人的“秘诀”,以及在数十年艺术生涯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李全生老师为大家讲解了曲剧唱腔音乐。

  汝州是曲剧的起源地,作为土生土长的汝州人,我更应该去了解、去研究曲剧,自觉承担起保护和传承的责任。通过培训,我进一步明白了要想唱好、传承好曲剧,需要不懈努力去探讨研究,不能放过每一个小细节。艺海无涯,艺无止境,我以后会更加努力地学习,力求精益求精,在艺术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个人简介

  孙芳,毕业于南阳文化艺术学校,曾获第九届河南省戏曲红梅奖大赛银奖,现在汝州市文化艺术学校担任声腔教师。

  艺术家的讲解让我受益匪浅

  □牛品

  5月26日和27日两天,我在汝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曲剧培训班学习,听了几位艺术家的讲解,受益匪浅,概括起来就是两个字“震撼”!

  听了高新建老师的课,我懂得了: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将曲词、音乐、美术、表演的美融为一体,充分调动各种艺术手段的感染力,形成中国独有的、节奏鲜明的表演艺术,以美学为目标,又肩负社会教化的责任,传播正能量、弘扬真善美,给人以美的享受。

  张转社老师讲述了他的导师李树建老师对他的四个要求:一是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艺术;二是对艺术要认可;三是要保护、传承曲剧并发扬光大,守正创新;四是唱、念、做、打,要做到“以情造声,用情创程,重新体验,独树一帜”。张转社老师还演唱了曲剧《清风亭》选段,声情并茂的演唱令我震撼。

  李全生老师讲解了曲剧常用的曲牌调式,每种曲牌都列举了几个谱例,特别讲了“纽丝”中间的“垛子”可以无限重复,这是有的剧种无法做到的。曲牌调式的独特魅力和李老师对曲剧的热爱,令我震撼。通过老师们的讲解和示范,我更加热爱我们的家乡戏——曲剧,特别期待这样的活动多多开展,给我们这些曲剧爱好者提供更多学习、提升的机会。

  个人简介

  牛品,59岁,汝州市纸坊镇东赵落村戏曲文化合作社成员。

  “未来的戏曲在青年”这句话不是白喊的

  □马艳佳

  5月26日、27日这两天,我有一个难得的机会,参加了汝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曲剧培训班。课堂内容丰富、生动有趣,虽然仅仅两天,但我受益不小、满载而归。

  巍巍华夏五千年,非遗文化的源远流长写不尽,非遗文化的博大精深道不完。戏曲文化历经汉、唐、宋、金发展成为较为完整的形态,到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再到如今的灿烂辉煌,这就是艺术生命的延续。

  高新建老师说,戏曲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在生旦净末丑的划分中,我们可以看到各形各色的人物,有这样一句话:生旦净末丑,老虎狮子狗。从不同行当的外部造型,我们可以对其身份、地位、性格、品质有所划分。高新建老师还为我们详细地讲解和展示了“四功”唱念做打、“五法”手眼身法步的动作,让我觉得站在我面前的就是小生、就是花旦,生动形象、活灵活现,这就是戏曲艺术的魅力。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曲剧文化不应停滞在原处,应紧随时代推陈出新,在创新中发扬。

  张转社老师说,戏曲表演是“不定格”的,我们要会塑造灵活的角色,在引用化用中学习、在求索创新中开新局,就像李树建老师在《清风亭》中独树一帜的演绎,赢得了观众们不由自主的拍手叫好。张转社老师还说,曲剧表演要会“以情造声,用情创程,重新体验,独树一帜”,要会摸索、有悟性、有精益求精的精神。

  我的感触很深,因为当我作为观众时对演员有喜爱和期待,但当我作为台上演员时,观众的反应就是我最在乎的。我刚学习曲剧时,有一次在公园进行公益演出,偶然听到我的老师陈彩芳说了一句话,我至今都记得。当时,她说:“不论大小演出,演员都不能抱有随便的心态,演了咱就得对得起剧本、对得起舞台、对得起台下的观众、对得起自己热爱的艺术。”我觉得,这种爱岗敬业的精神,是值得所有人去学习的。

  短短两天的学习,让我念念不忘、回味无穷。在最后一堂课上,李全生老师给我们详细讲了曲牌中常用的曲牌调式。它们之间很神奇,有共性也有个性,这就是曲剧艺术的魅力。李全生老师还说,天下曲剧是一家,以后大家都是朋友了,有什么疑难随时联系他,大家一起探讨。这就是爱岗敬业,是骨子里的热爱。

  中国戏曲文化博大精深,它来源于生活、实践于生活,是接地气的艺术,有强大的感染力。我发现戏曲很神奇,当我学了之后就像是把唱、跳、弹、演……都学了一遍似的,凝聚力很强,不愧是中国独有的艺术瑰宝。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曲剧文化不乏这般顽强之气,于艺术原野上肆意生长。近几年,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方案相继出台,足以体现国家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所以,我们要在国家支持的最强助力下,将埋没的金子发掘出来,在移用化用中学习、在求索创新中破局,让曲剧文化走出“圈”、走向世界。

  为什么要开展此次培训呢?我想,一方面是让我们来获得新知,弥补不足,提升境界、素养的,另一方面是让我们去学习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勇气、择一事奉一事的精神,更好地传承我们的曲剧文化。

  老师说,有两种了不起的人,一种是给予我们物质财富的人,比如科研人员,另一种就是给予大家精神食粮的人,比如文艺人员。作为非遗传承人,也要在“赶考”路上,学习发扬曲剧文化,努力朝前奔跑。

  “未来的戏曲在青年”,这句话不是白喊的。作为青少年的我,喜欢家乡的戏曲,同时也有了一种责任,去传承家乡的曲剧文化。可能我的力量很小,但“愚公移山宁不智,精卫填海未必痴”,要相信“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我们要洋溢自信之气,紧跟时代步伐,让曲剧文化攀上高峰、站稳脚跟。

  大梦无疆,远志翱翔,复兴、传承我们的曲剧文化,也要一张蓝图绘到底!

  个人简介

  马艳佳,16岁,汝州市第二高级中学一年级19班学生,曾获“第十六届河南省少儿戏曲小梅花大赛”银奖。

  (图片均为张鸿飞 任景法 拍摄)

编辑:木子
免责声明:文章未标注“本站原创”或“河南金融网”的文章均转载自网络。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风险自己甄别并承担后果;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