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网红卷起科普热:晦涩难懂变生动有趣 科学知识大众化
据新华社报道,用大铁锅演示中国天眼原理、带孩子们用塑料瓶造“火箭”冲上百米高空……近年来,越来越多科普短视频成为网络爆款,不少教授、院士拥有百万粉丝,晦涩难懂的科学知识以通俗、有趣的面貌进入公众视野。不少科普“网红”表示,踏入互联网的目的是激发年轻一代的科学兴趣。同济大学退休教授、在抖音拥有逾470万粉丝的科普“网红”吴於人说:“我们和科学打一辈子交道了,有责任让孩子们感受到科学的趣味,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通常情况下人们对“网红”的印象标签主要为“颜值漂亮”“善于带货”。而时下,不少短视频平台推出的科普“网红”,不“以貌取胜”,却以传播知识为目的,一样吸引大量粉丝。
他们或是退休的教授,或是医卫、自然、考古等领域专业人士,又或是专门从事科普教育的知识达人,他们的视频不仅点击量高,且经常与网友互动,常常引来大量点赞、留言,评论区里更有很多人在不停地刨根问底。
这样的“科普热”,对青少年来说是非常需要的。不可否认,在许多青少年的生活中,科普处于“边缘化”位置。接触不到高质量的科普作品,是青少年缺少科学兴趣的重要原因之一。高层次科技人才投身于科普教育,以自己所长,让专业科学知识以通俗、有趣的面貌进入公众视野,就是为了让更多人领略到科学世界的乐趣,进而热爱科学乃至立志于从事科学事业。
曾经,《十万个为什么》风行,诸如《舰船知识》《航空知识》《兵器知识》等科普杂志拥有大量忠实读者,专业内容吸引年轻人拿到这些刊物就会如饥似渴地阅读起来。如今,科技创新日新月异,需要更多科普“网红”来点燃科学热情。
提升国民素质,普及科学知识是重要内容。引导青少年热爱科学,培养科学兴趣,树立当科学之星的理想,既关系到科教兴国目标的实施,也关系到下一代健康成长,科普“网红”作用不容忽视。
提升青少年科学文化素质,要倡导一种学习和探索科学的氛围。物欲诱惑无处不在,影响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课业压力加上各种各样课外“加餐”让孩子们分身乏术,更无暇接触科普。要以孩子们喜爱的形式引导他们热爱科学、走进科学。期待科普“网红”卷起的“科普热”成为常态,持续激励更多年轻人探索科学。□钱夙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