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河南金融网首页 > 综合报道
又到一年小满时:从农谚到诗词到养生 一个节气带出五千年历史文化
2023-05-19 08:35:31 | 作者: | 来源: 本网综合

  2023年5月21日迎来小满节气:小麦灌浆还未成熟所以称为小满,还未大满。又到一年小满时,从农谚到诗词到养生 一个节气带出五千年历史文化。“二十四节气”是老祖宗在千百年的实际生活中,耗费大量的精力,观测大自然气候变化而总结出来的经验。它能准确反映自然节律变化,在“靠天吃饭”的农耕时代里,对生产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小满,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夏季的第二个节气。每年5月20日到22日之间视太阳到达黄经60°时为小满。今年5月21日迎来小满节气。

  “小满”二字,意为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所以只是小满,还未大满。从气候特征来看,在小满节气到下一个芒种节气期间,全国各地都是渐次进入了夏季,南北温差进一步缩小,降水进一步增多。

  小满后,天气渐渐由暖变热,并且降水也会逐渐增多。小满,标志着炎夏登场。物至于此,小得盈满。

  小满时节的公园里,既有初夏的繁花盛放,也有幼嫩的果实在绿叶间“张望”,更有渐浓的绿意,为游人贴心地投下片片阴凉。

  节气来由

  □杨珂珂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从小满开始,北方大麦、冬小麦等夏熟作物籽粒已经结果,渐饱满,但尚未成熟,约相当乳熟后期。

  小满前后的主要天气特点就是高温高湿多雨。因此防热防湿显得极为重要,食物、衣物要注意防霉。此外,小满前后,气温起伏较大,冷暖交汇频繁,强对流天气也时有发生,要特别警惕暴雨、狂风、雷电等天气。

  在民间还有“小满不满,无水洗碗”“小满不下,犁耙高挂”等俗语,这里的“满”字,不仅仅是指作物颗粒饱满,更有雨水充沛的意思。

  别具韵味的小满农谚

  □钟禾

  小满之美,美在别具韵味的农谚。

  农谚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农耕生活实践的经验总结,是他们智慧的结晶。

  “小满不满,麦有一险”“小满不满,干断田坎”“小满不下,黄梅雨少”,对农民来说,小满是个重要的节气,在北方决定着小麦的收成,也是玉米套种的最佳时机;在南方则是水稻插秧的指向标。

  “立夏到小满,种啥都不晚”“立夏小满正栽秧”“秧奔小满谷奔秋”,小满时节若能水土合宜,便预示着风调雨顺,一年丰收在望。

  这些农谚言简意赅,朗朗上口,被世代传扬,并不断发展创新,不仅成为农耕生活的指南,还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古诗词里看小满

  □魏益君

  “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空。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这是宋代欧阳修的《五绝·小满》,描绘了一幅小满时节美好的田园景象:小满时节,夜莺在茂盛的绿柳枝头自由自在地啼鸣,明月照亮了万里长空。我最喜欢观看这个时节田垄前的麦子了,在初夏的风中轻轻摇曳笑看那满地落红。

  古代文人对这个节气也特别钟爱,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小满诗”。

  “子规声里雨如烟,润逼红绡透客毡。映水黄梅多半老,邻家蚕熟麦秋天。”这是元代元淮的《小满》。“小满气全时,如何靡草衰。田家私黍稷,方伯问蚕丝。杏麦修镰钐,錋竖棘篱。向来看苦菜,独秀也何为?”这是唐代元稹的《咏廿四气诗·小满四月中》。“调剂阴晴作好年,麦寒豆暖两周旋。枇杷黄后杨梅紫,正是农家小满天。”这是清代王泰偕的《吴门竹枝词·小满》。这些描写小满的诗歌,或写景,或抒情,详尽写出了小满的特色和景象。

  小满时节的乡间,一派忙碌,所以诗人眼中的小满也各不相同。

  有写小满预防疾病的,如宋代王之道的《遣兴》:“步屧随儿辈,临池得凭栏。久阴东虹断,小满北风寒。点水荷三叠,依墙竹数竿。乍晴何所喜,云际远山攒。”小满节气之后更是疾病容易出现的时候。建议人们要有“未病先防”的养生意识,从增强机体的正气和防止病邪的侵害这两方面入手。

  有写小满气象的,如宋代巩丰的《晨征》:“静观群动亦劳哉,岂独吾为旅食催。鸡唱未圆天已晓,蛙鸣初散雨还来。清和入序殊无暑,小满先时政有雷。酒贱茶饶新而熟,不妨乘兴且徘徊。”这首诗是说,小满节气后,各地都会渐次进入夏季,南北温差进一步缩小,降水进一步增多。

  词人笔下的小满亦是清新明快,宋代苏轼的《阮郎归·初夏》:“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沈烟。棋声惊昼眠。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西堂旧作春池梦,南国今逢小满天。”赏读古诗词里的小满,沐浴的是初夏的温热,嗅闻的是泥土的馨香。

  小满养生“三四五”

  □梁征

  小满节气处在春夏相交之际,它既有春天万物生发的特点,又有夏天多雨热烈的特点。此时,阳气开始充实,达到“小满”的状态,但因温热挟湿的气候特点,人体的阳气也容易受损,体内湿气会增加,情绪也会更加烦躁。为此,人们应该抓紧时机养生,让身体的气血也达到“小满”。

  小满养生忌“三满”

  汗满伤阳。“汗为津液”,小满气温渐高,人体出汗增多,易损伤人体的阳气。

  湿满伤脾。随着雨量的增加,空气潮湿,各种脚气、湿疹、汗斑等皮肤病易发生,要健脾祛湿。

  胀满心烦。因为气温升高,这时人的情绪也会随之改变,容易出现心烦的现象。

  小满养生吃“四样”

  桑葚具有补血滋阴,生津止渴之功效,可作为食疗品,用于阴血不足之面色无华、头晕眼花等症的治疗。

  丝瓜翠绿鲜嫩,营养丰富,是夏秋季节人们爱吃的蔬菜,具有清暑凉血、解毒通便等功效。

  樱桃以含铁质多而出名,铁质为人体血液必不可少的成分,多食可以促进血红蛋白再生,中医认为樱桃可以补充气血,适宜小满节气食用。

  绿豆有清热解毒、消暑利水等功用,自古以来就以能入药而备受人们重视,适用于中暑烦渴、食物中毒、药草中毒等,也适用于降低高血压。以绿豆汤做茶饮,对防治咽喉肿痛、尿黄身痒等属于热症者有效,绿豆皮也叫绿豆衣,其清热解毒的作用比绿豆肉强。

  小满养生“五不做”

  不乱穿衣。天气时冷时热,穿衣不能凭心情,要随着气温变化适时增减,保持体温相对恒定,这样人体的抵抗力才不会削弱。

  不吃隔夜生冷食物。因为气温较高,湿度大,给细菌、病毒繁殖创造了条件,隔夜食物易变质,生冷食物易损伤脾胃,造成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疾病。

  不过食肥美油腻。小满是阳气升发的时节,一些高血压、胆囊炎等慢性病也会在这时开始加重,所以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少吃油腻、麻辣等刺激性食物,特别要忌食一些甘肥滋腻、生湿的食物。清淡饮食有助于调养身心、平缓情志。特别强调,餐桌上时令的野菜不可少,时令菜蔬的天地应时之气最足,有益人体。

  不贪睡迟起。昼长夜短,天早早就亮了,人们应见亮就起,以顺应阳气的充盛。夜睡可以稍稍晚一些,以顺应阴气的不足,但也不要晚过深夜11点。同时,睡好子午觉,有助于护阳养阴,使体内阴阳平衡。

  不过度运动。运动时让身体出些“毛毛汗”就行了,莫大汗淋漓。每天坚持午后或傍晚快步走或慢跑半小时就好,不要久坐久卧,动动才有阳气。

  一年一度又小满,一年中最热的日子来了,让我们养生都能做到“三四五”,健康把病免。

  小满至话麦秋

  □程磊磊

  古人将小满分为三候:“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麦秋至。”前两候大家很容易理解,唯有第三候常常让人产生误解。小麦是夏收的作物,缘何与秋天产生了联系?这就要先从“秋”字说起。

  秋,在上古时期指的是禾苗的成熟。《说文解字》曰:“秋,禾谷孰也。从禾。”段注:其时万物皆老,而莫贵於禾谷,故从禾。言禾复言谷者,晐百谷也。顾名思义,“麦秋”是指麦子成熟。《周书·苏绰传》:“麦秋在野,蚕停於室。”便是此意。

  其实,小满的第三候原写的是小暑至,后来《金史志》改为麦秋至。虽然时间还是夏季,但对麦子来说,却到了成熟的“秋”。如《月令》中说:“麦秋至,在四月;小暑至,在五月。小满为四月之中气,故易之。秋者,百谷成熟之时,此于时虽夏,于麦则秋,故云麦秋也。”还有一种说法,节气三候多指物候,而小暑至与物候不相符,而麦秋更能体现小满节气的物候表征,以麦秋至改之更为贴切。

  《礼记·月令》上说:孟夏之月,靡草死,麦秋至。古人是这样解释的:“秋者,百穀成熟之期。此于时虽夏,于麦则秋,故云麦秋。”东汉蔡邕《月令章句》也云:“百谷各以其初生为春,熟为秋。故麦以孟夏为秋。”由此,“麦秋”一词便引申为初夏之意,指代季节。北宋寇准有《夏日》诗云:“离心杳杳思迟迟,深院无人柳自垂。日暮长廊闻燕语,轻寒微雨麦秋时。”即用此意。

  麦秋在古代还有一层意思,指的是麦间的虫子。明代李梦阳《空同子·物理篇》:“环庆无麦秋,大梁无萤,无寒蝉。”清代沉涛《瑟榭丛谈》卷下:“以麦秋为虫名,甚奇。《五杂俎》:‘今俗指麦间小虫为麦秋’。”

  麦秋是一个极其文雅的词,它在古代文人的笔下活色生香,常常展现出唯美的文学意象。如苏轼的“雨细方梅夏,风高已麦秋”;戴叔伦的“麦秋桑叶大,梅雨稻田新”;就连隋炀帝杨广也曾作诗云:“黄梅雨细麦秋轻,枫叶萧萧江水平。”这些诗句皆描绘出了初夏唯美的原野风光,读之,让人心旷神怡,对麦秋之美充满无限向往。

  而我最喜欢的一首描写麦秋的诗,是唐代萧颖士的《山庄月夜作》:“桑榆清暮景,鸡犬应遥村。蚕罢里闾晏,麦秋田野喧。涧声连枕簟,峰势入阶轩。未奏东山妓,先倾北海尊。陇瓜香早熟,庭果落初繁。更惬野人意,农谈朝竟昏。”诗人描绘了一幅初夏黄昏时分的乡村美景图。初夏乡村的黄昏,鸡犬相闻。蚕事丰收的人们,开始摆宴庆祝。田野间,麦子已熟,天已黄昏,人们还在辛勤劳作,但脸上却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庭园的瓜果也到了可以采摘的季节,散发出浓浓的甜香。闲下来的人们,则坐在淡淡的月光下,喝着酒,品着茶,望着远处热闹的农田,谈桑麻,话古今,惬意非常。

  麦秋之时,夏日田园,正迎来最美最壮丽的成熟和收获。

  小满不盈

  □潘玉毅

  小满是麦子的成年礼。农谚有云:“小满小满,麦粒渐满。”意思是说,到了小满这一日,以小麦为代表的北方的夏熟作物差不多都呈现出一种相同的生长状态——颗粒日渐饱满,但并未完全成熟。就像人到了十八岁,从法定意义上来讲应该算作是成年人了,但就现实而言,远还没有到走上社会独立生存的时候。

  人与物之间总有太多的相似,这种相似不止肤浅地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骨髓。不管对人还是物来说,小满都是最好的状态。如果不满,无异于空瓶子一个,风一吹就倒了,手轻轻一碰也倒了;反之,如果太满,水就该溢出来了,注入再多亦是无用。与之相比,小满不盈,刚刚好。

  将满而未满,将盈而未盈,一者说明离丰收已经不远了,一者说明还有进一步成长的空间。这就好比跑马拉松的人看见了终点线,希望在眼,但想要赢得最后的胜利,仍需要付出努力。麦子只有这样提醒自己,努力生长,才能为农民成就丰年,人只有这样提醒自己,努力拼搏,才能成就最后的完满。此二者的道理原是相通的。唯一不同的是,谷物从大自然的日光和雨水中汲取养分以求茁壮,而人从师友和书籍里学习知识让自己变得更加充实。

  小满不盈,才能笑到最后。这个道理众生皆懂,故而小满节气前后一十五日,雨水小满,蔬菜小满,学生开学过半,亦是小满。

  当然,小满不只有这些。欧阳修归园田时曾为北宋年间的农家生活留下许多诗篇,其中便有这四句:“麦穗初齐稚子娇,桑叶正肥蚕食饱。老翁但喜岁年熟,饷妇安知时节好。”诗句说的正是小满时节的喜人景象。我自幼生长于江南水乡,对麦子鲜有所知,但对肉乎乎的蚕宝宝倒是印象深刻。

  在20多年前,与我同龄的孩子几乎人人都养蚕,从灰色、黑色的蚕子到蚕宝宝出壳,再到结茧成蛹,破茧而出之后变成蚕蛾,整个过程都有我们的见证。在其成长期间,为了把蚕宝宝养得白胖一点,放学后、星期日,三五孩子甚至结伴去到陌生的地方采摘桑叶和柞叶。稚子无知,因方言里柞叶与炸药同音,生怕蚕吃多了会炸掉,总不敢喂食太多。如今想来,倒是有趣得紧。

  而在更早以前的农耕社会,杭嘉湖地区养蚕已是一种传统,并逐渐形成了栽桑、育蚕、缫丝、织绸等多个产业链。当某一件事情成为一种习俗或者传统的时候,在知识匮乏的年代,人们总是渴望借助神明的力量,让自己能有一个好的收成,于是就有了蚕神,有了祈蚕节。而小满则被公认为蚕神的诞辰。

  如果说五谷丰登是大满,那么蚕桑之事也可算是小满了。小满不盈,却能给人希望,让生活平添许多乐趣和盼头。

  趣味盎然的小满习俗

  □王婉若

  二十四节气是古代农耕文明的产物,它不仅是指导农耕生产的时节体系,更是包含有丰富民俗事象的民俗系统。小满是反映农业物候的节气,在民间,围绕着农事活动和物候特点,形成了许多与农业生产有关的习俗。

  抢水

  在古代,小满节气一到,多有抢水之事。因为小满时节容易出现干旱天气,对农作物生长不利,旧时农民会用水车车水排灌,以缓解旱情。农谚云:“小满动三车。”这三车分别指的是丝车、油车和水车。按照惯例,水车要在小满时才能启动,启动前还要举行“抢水”仪式。多由年长执事者召集各户人家来确定日期,安排准备。等到那天的黎明时刻,大家燃起火把在水车基上吃麦糕、麦饼、麦团,待执事者以鼓锣为号,大家以击器相和,踏上小河上事先装好的水车,数十辆一齐踏动,把河水引灌入田,直到河浜水光才停止。

  祭车神

  在小满时节,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习俗,那就是祭三车,即水车、油车、丝车。古时候人们的耕种和生活都离不开这三车。所以为了祈求风调雨顺、日子红火,人们在小满这一天祭三车。传说管水车的“车神”为白龙,农家在车水前于车基上置鱼肉、香烛等祭品祭拜它。值得一提的是,祭品中有一杯清水,祭时泼入田中,以此来祈求今年风调雨顺。这些有趣的习俗,鲜明地表现了农民对水利排灌的重视,表达了农民祈愿丰收的良好愿望。

  吃苦菜

  进入小满节气,天气渐热,许多地方在小满这一天有“吃苦菜”的习俗。我们所说的吃苦菜的习俗,指的就是一候的“苦菜秀”。春风吹,苦菜长,荒滩野地是粮仓。苦菜,多年生菊科,春夏开花,嫩时可食,是中国人最早食用的野菜之一。

  《周书》曰:“小满之日苦菜秀。”说的是小满时节,苦菜已经枝叶繁茂,可以采摘了。它苦中带涩,涩中带甜,新鲜爽口,清凉嫩香,营养丰富,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胆碱、糖类、核黄素和甘露醇等,具有清热、凉血和解毒的功能。医学上叫它败酱草,李时珍称它为天香草。“小满小满,江满河满。”小满期间,天气高温多雨,在这种高温高湿、湿热交加的环境中,人们很容易患上皮肤病。此时吃些苦菜,既能补充营养,又可清热解毒,可谓一举两得。《本草纲目》中也记载:(苦苦菜)久服,安心益气,轻身、耐老。医学上多用苦苦菜来治疗热症,古人还用它来醒酒。

  看麦梢黄

  农谚有云:“麦梢黄,女看娘,卸了杠枷,娘看冤家。”每年小满之后,麦子逐渐成熟,在我国的关中地区,出嫁的女儿和女婿都要携带礼品,回娘家看望,慰问娘家人,并问候今年的夏收情况,甚至还有些地方把它定为一个节日,叫“看忙罢”。等麦收结束之后,母亲又要去看望女儿,关心女儿家的收成和在麦收中的操劳情况。而小满这个名字,难道不让人联系到一位乡村女孩吗?这个习俗体现了生产劳动中,母女间的心心相连,母女情长。

  千百年来,这些趣味盎然的习俗,为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习俗增添了一抹独特的色彩,它不仅仅寄托着人们追求健康、祈愿丰收的美好愿望,更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图腾。

  小满物候

  □程满

  我国古代将小满分为三候:“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麦秋至。”

  一候苦菜秀

  《埤雅》以荼为苦菜。《毛诗》曰:“谁谓荼苦?”是也。鲍氏曰:“感火之气而苦味成。”《尔雅》曰:“不荣而实者谓之秀,荣而不实者谓之英。”此苦菜宜言英也。小满前后也正是吃苦菜的时节。

  二候靡草死

  指一些枝叶细软在阴冷潮湿季节生长的植物,受不了夏阳的火气而枯死。郑康成、鲍景翔皆云:靡草,葶苈之属。《礼记》注曰:“草之枝叶而靡细者。”方氏曰:“凡物感阳而生者,则强而立;感阴而生者,则柔而靡。”谓之靡草,则至阴之所生也,故不胜至阳而死。

  三候麦秋至

  原为“小暑至”,后《金史志》改“麦秋至”。《月令》释义为:“麦秋至,在四月;小暑至,在五月。小满为四月之中气,故易之。秋者,百谷成熟之时,此于时虽夏,于麦则秋,故云麦秋也。”可见此“秋”并非季节之意,而是指谷物(此处指麦)成熟收割之时。

编辑:木子
免责声明:文章未标注“本站原创”或“河南金融网”的文章均转载自网络。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风险自己甄别并承担后果;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