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张莹
“1+1>2”,怎么可能?长葛市和尚桥镇贾庄社区百姓缘种植专业合作社探索猕猴桃套种红薯的果粮立体种植新模式,实现了“1+1>2”的效益倍增。
7月18日,在百姓缘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成片的猕猴桃树郁郁葱葱,可爱的“绿精灵”挂在树上。“这是给猕猴桃树搭的棚架,枝叶在棚上面长,果子在棚下面结。”贾庄社区党支部副书记、合作社理事长贾志军说,“今年果子结得密,八九月份就可以上市了。”
猕猴桃树下,绿油油的红薯秧铺满园子,长得也是相当喜人。工人正在翻红薯秧,贾志军随手拿起一棵红薯秧介绍:“这红薯秧上的小毛细根也能结红薯,影响产量,把红薯秧翻一翻,不让它往地里扎根结红薯。”
贾庄社区地处季风区暖温带,日照充足、地热丰富、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4.3℃,年均降雨量711.1mm,无霜期217天,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特别适合农作物生长。
2016年,贾志军引进金艳和徐香两个猕猴桃品种,流转20亩土地开始种猕猴桃。2018年,合作社“以短养长,以长促短”,在猕猴桃树下进行套种,利用果树间隙种植优质红薯。
为啥套种红薯?“果园容易长草,树下套种红薯,红薯秧铺满园子,地里不长杂草,下雨还保墒调节水分。果园形成了小气候,可以降低温度,减少日灼病。红薯秧直接打碎还田,还能增加土壤有机质。”贾志军说,套种当年,收获红薯约5万斤。
为确保猕猴桃品质,果园施肥采用有机肥及发酵后的牛羊粪便,提高果子品质。2019年,合作社投入资金3万元,全面采用滴灌技术,提高水肥利用效率。今年春天,果园里开始养鹅,探索林下养殖。贾志军说:“养了50只鹅,主要是让它除草,果园不用或者尽可能少用农药。”
经过6年的精心培育,合作社不断扩大猕猴桃种植面积,由20亩扩大至35亩,产量从最初的两千斤增加到去年的1.5万余斤,套种的红薯去年总产量超过5万斤。
红薯个头大、出芡多。2020年合作社购置了洗红薯机、磨机等对红薯初加工,挖出来的红薯不出园直接磨成粉芡,然后送到加工点加工成粉条,提高红薯的附加值。合作社每年加工淀粉1.5万余斤,生产红薯粉条1.3万余斤。
猕猴桃加红薯,产生了“1+1>2”的经济效益:猕猴桃、红薯、红薯粉芡、红薯粉条、养鹅都有收益。
2021年,在联镇帮村工作组的帮助下,合作社实现猕猴桃销售收入12万余元;红薯粉条打上“百姓缘”LOGO后供不应求,销售收入达12万余元;卖鹅、卖鹅蛋也有约1万元的收入。
“在猕猴桃树下套种红薯实现了效益倍增,这种模式可大面积复制推广!”贾志军说。
今年,合作社尝试种了两亩生姜。生姜有50%的阳光就能生长,套种生姜是个尝试,如果成功,猕猴桃可一年套种红薯,一年套种生姜,因为每种作物吸收营养不一样,土壤连年重茬降低效益,得恢复地力。
“百姓缘种植专业合作社是贾志军一手创办的,成立于2017年,是集农业生产资料供给、农作物生产技术指导、农产品销售于一体的新型经济合作社,走品牌化、产业化的经营路子,实现乡村振兴。”和尚桥镇贾庄社区联镇帮村责任组组长桂景超说。
合作社规模不大,吸收社员16人,有脱贫户3人,果园面积80亩,探索发展猕猴桃套种红薯35亩,面积不大,模式新颖,突破传统,管理规范,实现了“小而精”立体种植良性小循环。
>>记者手记
猕猴桃和红薯套种,目前在我省及其他猕猴桃产区比较鲜见,四川省尝试了猕猴桃和马铃薯的套种模式等。
猕猴桃和其他作物套种,在猕猴桃幼龄期可以解决适当遮阴问题和行间土地的充分利用问题,常见套种有玉米和辣椒等作物。成龄果园主要在树下套种一些耐阴作物,如药材、木耳等,不仅能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经济效益,同时可以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如枝蔓粉碎利用可作为套种作物的培养基质等,实现果树和套种作物的互促互长,是一种良好的立体种植模式。
红薯是粮食作物中的薯类作物。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引导新发展林果业上山上坡,鼓励利用‘四荒’资源,不与粮争地”。在禁止“非粮化”等耕地保护硬措施下,我省探索果树和红薯等粮食作物的套种模式意义重大,有利于保障我省粮食面积和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