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丰石桥镇高铁炉村特色农产品旺销春节市场 鲜鱼柴鸡蛋等供不应求
宝丰县石桥镇党委书记马中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现在的头等大事,我镇以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民生实事为抓手,聚焦群众所急所忧所盼,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切实提升群众的满意度、获得感和幸福感。
春节临近,农副产品进入销售旺季。1月13日,宝丰县石桥镇高铁炉村村北的绿何园家庭农场内一派繁忙,刚刚捕捞的鲜鱼正被装车运往各大商超。
“为了争取在春节前上市,我们今天早上7点多就开始捕捞,预计一周内捕完。”绿何园家庭农场负责人张玉婵介绍。
作为高铁炉村集体经济的支柱,该农场占地160亩,除了发展传统种植外,还拥有7个鱼塘,每年草鱼、鲤鱼产量可达50万斤,为村集体创收10万元。
“我们村按照‘党支部+合作社+党员’的模式,以集体土地入股经营的形式,不断增加村集体收入。”宝丰县石桥镇高铁炉村党支部书记何军营说,除绿何园家庭农场外,该村还入股经营2家合作社,2022年村集体收入达到23万余元。
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高铁炉村是宝丰县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的生动写照。该县以“五星”支部创建为契机,坚持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着力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变为产业发展优势,集体经济发展呈现出全面“开花结果”的良好势头。
“在‘五星’支部创建工作中,我县采取‘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党员致富能手+农户’等方式,将小农户带入大市场,增强农户稳定持续增收的能力,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进而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宝丰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李庆说。
为破解集体经济不足难题,该县按照“县里出一点、乡里拿一点、村里筹一点”的思路,组织部划拨265万党费用于各村“五星”支部建设工作经费,同时联合各银行对各村开展整村授信等,通过相互承担、共同发力,解决资金不足的燃眉之急。
有了“源头活水”,集体经济发展“扬帆起航”:张八桥镇姚店铺村在香菇产业园的基础上,建成芽菜生产车间,村级集体经济每年增收20万元以上;观音堂生态旅游示范区大石扒村利用上级资金,建成白玉木耳种植大棚四座,预计年收益7万元;城关镇东街社区大力发展建筑、物业、食品等产业,每年村集体收入近百万元……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今年,我们将高标准谋划推进、高质量组织实施,深入推动‘五星’支部创建与加强基层治理、助力乡村振兴全面嵌入和深度融合,加快实现农村环境美、产业强、农民富。”李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