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河南金融网首页 > 消费热评
商水县平店乡程岗村红薯粉条俏销全国 非物质文化遗产助农增收致富
2023-01-10 09:26:11 | 作者: | 来源: 本网综合

  商水县平店乡程岗村红薯粉条俏销全国 非物质文化遗产助农增收致富

  程岗村粉条制作工艺,已被县里列入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俺这一批60捆粉条是甘肃省一个老板订购的,这28捆粉条是辽宁大连一个客户订购的。明天就给他们发走。估计3天后,就能成为当地城乡居民饭桌上的一道美味佳肴……”前不久,商水县平店乡程岗村加工大户郭树新连夜为中国西北、东北的两个老主顾精心准备了新年第一批货源。

  据郭树新介绍,她家30多亩红薯加工1万多斤粉条,除少量在当地销售外,其余全部卖到各大中城市。小粉条为啥能端上“大餐桌”?1月2日,记者走进享有“粉条村”美誉的程岗村,只见村前村后的空地上、道路沟渠旁、地边的木架上,到处都是成排悬挂的粉条,仿佛走进了粉条的世界。

  “你看看,这粉条又细又匀称,没有一点儿粉芡疙瘩。”“那是,这样的粉条容易晾晒,好看好吃还好卖……”村民穿行其中,谈笑风生地对粉条进行整理。据加工户程宝印介绍,一般情况下,好风好日头经过一天晾晒就干了;再经过包装,就是成品粉条了。

  在村民程四海的粉条加工作坊里,七八位村民正围在热气腾腾的大锅大缸前制作粉条,劳动的场面热火朝天。“如果用这一套设备,人员两班倒,每天可以漏粉条1000多斤。”程四海指着摊子介绍。

  “俗话说,粉条好吃做着难。为什么能成为人们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一道美食,历来深受人们的喜爱?主要是咱的粉条经过精选、清洗、分离、打碎、沉淀、提芡、晒芡、加热、和面、漏粉、冷冻、晾晒、包装等近20道工序,由传统纯手工工艺制作而成,粉条耐煮、筋道、光滑爽口。”提起自家粉条,程岗村82岁的老师傅刘良台大爷讲得头头是道。

  刘良台说,程岗村会做纯红薯粉条的人很多,他的手艺也是跟村里的老一辈人学的,现在已经做了快60年了。因为完全纯手工制作,通过申报已被当地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过去大集体时期就下粉条,那时主要是为了群众改善生活,现在我们的粉条每斤卖到10~12元,根本不愁卖,甚至还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刘良台高兴地说。

  走进加工大户程小中储藏粉条的库房,一捆捆粉条被摆放得整整齐齐;一挂挂粉条在暖阳的照射下,散发出新鲜的清香;几位村民正在忙碌着把晾干的粉条往屋子里搬运。程小中告诉记者,他家的红薯粉条使用传统手工工艺制作、纯正地道;通过注册商标、精美包装、宣传推介、参加展销会早已打开销路。他家每年由12位技术娴熟的“工匠”负责制作粉条,年加工粉条7万斤,帮助附近群众代加工3万多斤。

  “我们结合‘五星’支部创建已经成立了合作社,下一步要让有能力的村民加入合作社,形成‘党支部+合作社+红薯种植+粉条加工户’的模式发展格局,顺应市场规律,制作成不同规格的包装礼盒进行线上线下销售,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带动全村更多的农户致富奔小康。”程岗村党支部负责人程文喜向我们描绘了程岗村粉条产业发展的美好前景。

  据了解,程岗村每年种植优质红薯400多亩,全村从事粉条加工的有50多户,每亩可加工成品粉条500斤左右,产值480多万元,产品不仅销往周口本地市场,还深受商丘、长葛、南阳等地客户的青睐,甚至还端上西安、太原等大城市的餐桌。

编辑:木子
免责声明:文章未标注“本站原创”或“河南金融网”的文章均转载自网络。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风险自己甄别并承担后果;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