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扎实做好“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工作 开展街面巡查3329频次
寒冬送温暖,民政救助暖人心。
为做好寒冬期间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山西省民政厅10月下旬便下发《山西省民政厅关于扎实做好“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工作的通知》,从2023年11月3日至2024年3月15日在全省开展“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
自专项救助行动开始至12月12日,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全省各级民政部门和救助管理机构已开展街面巡查3329频次,救助793人次,发放物资726人次。
初雪来临后,气温骤降,山西省多地气温刷新今冬以来新低,尤其是北部地区,最低气温跌至零下30℃以下,加上大风天气,体感温度会比实际温度更低。寒潮导致街面流浪乞讨和临时遇困人员发生意外的风险增加,为保证其生命安全和基本权益,省民政厅召开党组专题会议,安排部署全省民政系统防范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工作。要求全省各级民政部门和救助管理机构加强部门联动、加大巡查频次、扩大巡查范围、组织开展救助情况“日报告”工作,对不同情况的受助人员分类施策积极主动做好救助服务,确保流浪乞讨和各类临时遇困人员安全温暖过冬。
据统计,12月13日至20日,短短一周时间,全省各级民政部门和救助管理机构进行街面巡查达2193频次,救助460人次,发放物资447人次。
A
“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开始以来,省民政厅专门就极端严寒天气期间的街面巡查工作召开两次视频会进行强调和安排,全省各级民政部门和救助管理机构纷纷启动和依托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联席会议制度,会同公安机关、城市管理执法、社区等部门,开展联合巡查,加大巡查救助力度,增加夜间巡视频次。
按照流浪乞讨人员的生活习惯和活动规律,全省各级民政部门和救助管理机构和协作单位的相关工作人员重点对各自辖区的繁华街区、桥梁涵洞、地下通道、废弃房屋、火车站、汽车站、拆迁地块等生活无着人员较为集中活动和易露宿场所开展拉网式巡查,重点关注务工不着、露宿街头、疑似精神障碍患者等人群,及时给予帮扶救助。坚决贯彻“不留死角、不漏一人、应救尽救”的工作原则。
除此之外,工作人员也走上街头散发宣传单,向环卫工人、快递小哥宣传救助政策和告知求助电话。
巡查期间,一个个流浪者和受困人员被发现。一名在太原火车站的流浪人员被发现、一名居住在运城市解放路立交桥下的流浪人员被发现、一名蜗居在晋城瑞丰路一居民小区阳台下的流浪人员被发现、6名河南籍因降雪高速封路滞留在阳泉市某工地无法返乡的打工人被发现、一名没穿外套在街上“闲逛”的老人被发现、一名在长治市黎城县宏远中学门口无法回家的老人被发现……
面对巡查中发现的流浪和受困人员,工作人员不仅为流浪人员联系家属,还为受困群众提供食宿,帮助他们顺利返乡、寻找家人。
值得一提的是,12月18日零时,在夜巡中发现的一名平时以打零工、拾荒维持生计的男子,经阳泉市救助站工作人员了解,对方在外流浪十余年没回过家,虽再三劝导宣传救助政策,仍拒绝进站接受救助。
当天上午,救助站的工作人员通过公安部门协作寻亲得知流浪男子姓胡,今年53岁。“联系到流浪男子的妹妹时,对方的情绪非常激动,希望我们能尽快劝解并送他返乡。”救助站工作人员说,18日晚,他们通过手机视频让流浪男子与家人见了面,并将他带回市救助管理站休息。
来到救助站后,工作人员对流浪男子进行救助信息登记,给他发放了内外换洗的衣服、鞋子、洗漱用品等生活物资,安排食宿。21日晚,流浪男子回到黑龙江老家,从家人发回的照片上,记者看到流浪男子开心的笑容。
B
对长期在某个地方露宿,以流浪乞讨为生活方式并拒绝进入救助站的人员,当地民政局和救助站的工作人员只能多频次地关注,为他们送上棉衣棉被、饮用水、方便面、热粥等救助物资。因为长期关注,他们会亲切地称这些流浪人员为“老朋友”。
搭窝棚居住、双腿受伤的谭某,不堪工作辛劳、在废弃房屋内居住的李某,长期捡拾垃圾、借宿于地下商城通道的老人……这些长期在晋中市流浪的“老朋友”们无时无刻不牵动着晋中市救助站工作人员的心,虽经多次劝导,均不愿来站接受救助,更不愿回家,觉得无颜面对家人。
零下20℃的天气里,一名流浪人员蜗居在临时搭建的小帐篷里,身边还有十几只狗陪伴,冰天雪地里被冻得瑟瑟发抖。吕梁市民政局的工作人员虽多次劝导,仍不愿进站,他们只能先为其发放被褥、食物。
在朔州市安泰街的小树林雪地里,一名背着双肩背包的老人引起民政局工作人员的注意,这位老人在2022年10月曾被救助后,当时便联系到他的家人将其送回山阴县的老家。再次遇到“老朋友”,工作人员很惊讶,关切地对他说道:“才说服你多长时间,就又跑回来了,是发生什么事了吗?”
如何确保这些“老朋友”能够温暖过冬?全省各级民政部门和救助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通过耐心劝导、轮流蹲守等方式尽可能地将这些“老朋友”劝导暂时入站接受救助。
用心呵护、用爱关怀,让临时救助成为照亮生命的暖阳。这不,晋中市、吕梁市、朔州市、大同市、长治市和忻州市民政局的巡查人员每天去找这些“老朋友”,在耐心劝导、讲解政策无果后,为他们送上御寒的衣物和食品,留下救助站的宣传资料和求助方式。同时采取部门联动、耐心劝导、轮流守护、跟踪救助,定时为其送上热腾腾的饭菜。
对于愿意入站接受救助的临时遇困人员,救助站的工作人员也会为其提供返乡凭证、临时食宿、送医救治等服务,确保每一位流浪乞讨人员能够安全过冬。
C
除了“老朋友”的救助外,怎样提升对易走失人员的源头治理服务质量?万荣县民政局组织开展返乡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回头看”活动,回访工作人员带着御寒物品和生活物资,走进近年来返乡流浪乞讨人员家中,对他们进行回访慰问。
“回头看”活动采取县、乡(镇)、村三级联动模式,由分管相关工作的副县长带队,民政工作人员参与,乡(镇)民政助理员、村级干部配合,先后出动工作人员20人次,深入全县4个乡镇6个村,对近年来返乡流浪乞讨人员进行回访慰问。
回访工作人员深入到返乡流浪乞讨人员家中,送去棉衣、棉被等御寒物品和米面粮油等生活物资,并通过与其家属交谈,询问具体状况,及时了解家庭支持情况,各项政策享受情况。每到一户,工作人员都会详细讲解社会救助政策,并督促家人履行抚养、赡养义务,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克服困难,并表示将持续关注他们,尽可能地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进一步将社会救助工作落实到乡村,稳固在基层。
在全省各级的民政部门,为从源头上减少易流浪走失人员,民政工作人员会对受助流浪人员的各项信息进行采集、整理和登记,建立易流浪走失人员数据库,为易走失流浪乞讨人员提供动态管理和跟踪服务,确保他们回得去、留得下、稳得住,真正实现源头治理,充分发挥社会兜底保障作用。
D
贴心服务为解燃眉之急,暖心救助保障生存底线。入冬以来,极端严寒天气反复,为真正做到“雪中送炭”,进一步维护和落实流浪乞讨人员生存发展权益,在《山西省民政厅关于扎实做好“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工作的通知》中特别提到“各地可利用福利彩票站点、社区服务中心(站)等场所开辟临时救助场所,方便各类临时遇困人员就近就便求助、避寒”。而在运城市爱心(河东)驿站中银路站,门口的“社会救助服务点”标牌也是格外显眼。
据了解,在运城市共有近300个临时救助服务点,覆盖13个县市,并都挂有同样的导引标识。小小标牌的背后,承载着困难人群的临时栖身之地。在这里,流浪乞讨遇困人员都能得到及时救助。
每个救助服务点均设有卫生间、图书角、爱心坐椅、便民医药服务箱等设施,全部免费开放,还提供免费热水、无线网络、微波炉等。这里还是快递小哥、环卫工人的临时休息场所,还可以加热食物、给手机充电等;也是紧急避雨场所,门口还备有雨具,以便应对气候变化。并公布救助联系方式,临时救助点将针对不同求助对象的实际,开展问询登记、转介救助、分类安置等服务,及时准确为困难群众提供相关救助。
此外,救助服务点利用慈善资源设置慈善救助物品专柜,直接发放救助物品,食品柜存放着面包、泡面、火腿肠等应急食物,以解决群众临时性困难。据了解,盐湖区自12月13日以来,各类临时救助服务点累计接访电话40余次,发放食品20余份,直接救助20余人,安置返乡20人,发放棉衣被10余套,发挥临时兜底救助保障作用。
除了设有临时救助服务中心,运城市盐湖区、永济市、夏县等地在辐射“一中心、一驿站”的基础上,还向汽车站、火车站、高铁站延伸拓展临时救助服务。
下一步,山西省民政厅也将继续结合天气变化,继续指导救助管理机构会同公安、城管等部门加强街面巡查,并通过微信公众号、朋友圈、抖音等各类渠道,广泛发布救助热线和求助方式,发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确保街面流浪乞讨人员安全。针对不同情况的受助人员分类施策积极主动做好救助服务,对以流浪乞讨为生活方式、不愿入站的人员,均提供御寒物资,并告知求助电话或发放引导卡;对陷入临时生活困境的人员,提供临时食宿等;对因老弱病残等原因无法提供个人信息的,先行救助再查明情况;对疑似精神障碍流浪乞讨人员,联合公安、卫生健康等部门及时送医诊治。对于即将来临的元旦和春节,除了指导救助管理机构强化物资储备和积雪、消防、食品安全风险排查管理外,还将对站内滞留的受助人员开展慰问或联欢等活动,使其感受到节日氛围以及党和政府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