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郭玉琴 杜春春
风吹麦浪遍地黄,颗粒归仓丰收忙。每年麦收时节,在翼城县南唐乡北唐村,一台台大型收割机穿梭于麦浪间,一颗颗麦粒倾泻而下,落地成“山”,玉米播种机紧随其后有序作业,农民拉着小麦哼着小曲高兴地回家。收割机、拖拉机、播种机的轰隆声奏响了田园收获交响曲,一幅幅金灿灿的夏收画卷徐徐铺展。
“今年的小麦长势好、产量高,国家小麦收购价格每斤又比去年涨了两毛钱,老百姓的收益赖不了。”7月1日,又一年夏收结束,凭借多年经验,机手很肯定地对记者说。
这位机手就是“麦客谭”——翼城县里砦镇感军村谭刚强,一位已经干了21年小麦收割的资深“麦客”。21岁时,他就开着家里的联合收割机,跟着村里的农机手走南闯北,一个收割季下来,就能挣到1万多元收入,在当时这收入相当可观。
经过多年操作实践和不断摸索钻研,年纪轻轻的谭刚强对拖拉机、收割机等农机具样样精通,对小麦收割机的操作更是非常熟练。
从耕种到收割,由于谭刚强能吃苦且为人厚道,找他干活的农户越来越多。“白天在麦田收割,晚上就睡在驾驶室,风餐露宿是家常便饭。”谭刚强的媳妇王彩云说,“虽然很辛苦,但他很喜欢风吹麦浪、颗粒归仓的情景,种地、收获是他的梦想。”
说话间,谭刚强拿起电话调度着农机手到指定的地块作业。“这个时候找上门的大都是没有合约的零散户,长期合作的大户早有安排。”他说,“只要有需求,我就一定要保质保量给乡亲们服务好。”
“小谭,你活儿干得这么好,人又勤快,干脆成立个农机专业合作社。”2011年6月,在当地农技干部的建议下,他成立了翼城县刚强农机专业合作社,靠着联合收割机、拖拉机,开始为本村和周边村民收割、耕种,当起了职业农机人。
随着时间推移,谭刚强的农机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目前有社员15户,“家当”也越来越多。合作社拥有小麦收割机12台、大中型拖拉机18台、玉米收割机8台、“一喷三防”机械3台、果树机械及粮食薯类机具160多套,还购置了3架无人植保机用于喷药,为农户提供小麦收割、粮食拉运、秸秆打捆、深松整地、玉米播种等“一条龙”作业服务。
种得好、收得干净、损耗小,刚强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当地声名鹊起,不少村干部和农户主动上门洽谈合作。合作社开展粮食托管种植服务,目前稳定托管1.5万余亩。
“人歇机不停,辛苦大半年的收获就看这几天了,要保证大伙儿的麦子颗粒归仓。”谭刚强来到一片广阔的麦田,环顾一下地势,跨上收割机,在金黄的麦穗中、在希望的田野上“突突”奔跑。
(责任编辑:梁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