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姬石村土地流转壮大村集体经济鼓起村民腰包助力乡村振兴
“现在村里已流转土地1200多亩,为村集体经济增收近10万元,加上村内冷库项目带来的创收,村集体经济年度收入突破50万元。”4月26日,谈到村里的集体经济收入,姬石村党支部书记姬四安兴奋不已,首先提及土地流转。
姬石村位于漯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姬石镇东侧,辖6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2160人。该村土地原来以农户分散经营为主,存在土地利用率不高、闲置的现象。面对此现象,示范区主动深入调研指导,积极探索盘活土地资源的新方式——土地流转,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实现农业增效、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俗话说‘手里有粮,心中不慌’。村里有钱了,可以办好多乡村振兴的实事。”姬四安说,目前,村集体经济收入的50%用于美丽乡村建设,改善村容村貌,剩余部分继续投资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党建+”模式
引领做好土地流转大文章
为进一步破解土地闲置、分散经营和碎片化难题,姬石村专门成立了由村“两委”班子+党员组成的土地流转服务队,采取下发宣传单、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悬挂宣传条幅、下村入户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土地流转的意义以及增收的实际效果,打消群众顾虑,增强土地流转积极性。
目前,该村1455亩土地已流转1250亩,土地流转率86%。在土地流转过程中,村党支部充分发挥监督服务作用,指导双方合理确定流转价格、流转期限、流转程序,规范签订流转合同,有力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
土地流转
壮大村集体经济鼓起村民腰包
在土地规模化流转的同时,村里利用原信用社废弃的院子,多方动员,通过村集体和部分村民参股的方式,投资530万元,建立了村集体冷库项目,可同时储存肉品2000吨,年加工肉制品2万吨。
与此同时,村里与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双汇集团建立合作关系,实现年吞吐量10.4万吨,经营收入850余万元,为村集体经济创收40万元,还带动30名富余劳动力就业。
面对土地分散经营地力不足、产量不高等问题,村“两委”充分遵照民意、积极牵线搭桥、因地制宜探索土地流转新路子,建立了“合作社+企业”的土地流转模式。即:流转出的土地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漯河裕丰种植专业合作社管理,开展土地规模化流转、集约化经营。
漯河裕丰种植专业合作社则与农业产业化省重点龙头企业河南金囤种业有限公司建立“双绑”机制,将流转土地作为良种繁育基地,实现订单式种植,以每斤高于市场价0.2元的价格进行出售,彻底解决合作社规模化种植的后顾之忧。
土地规模化流转后,流转土地的农户每年获得3000至4000元土地流转租金,可实现旱涝保收。村民可以腾出大量时间外出务工就业,拓宽了增收渠道;对于外出务工就业困难的村民,村集体开发了除草、打造、土地平整等岗位,实现了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月增收约2000元。
“我家共有2.94亩耕地,以前种地靠天吃饭,收成好时,大约有2000元的收入。遇上干旱天气,甚至面临绝收风险,连本都顾不住。土地流转后,土地稳赚不赔。”姬石村村民姬永军说,现在家里人也有时间外出务工了,土地流转租金加上外出务工的年收入已突破10万元了。
壮大村集体
美丽乡村建设有底气
在村庄的发展建设中,姬石村始终坚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统筹调度土地流转增加的村集体经济收入和上级资金,用于美丽乡村建设。
近年来,该村聚焦人居环境整治,以“厕所革命”为抓手,创新采用“水冲式厕所+污水管网+小型污水处理站+区域生态景观”的建设模式,在村内建设了一座日处理能力达170吨的小巷污水处理站。同时,铺设污水管网2500米,新改户厕428户,硬化道路6745平方米,种植乔木1400余棵,新增景观绿化面积5200平方米,实现了村庄清洁行动、小巷户户通硬化、农村家居卫生、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农村污水治理的全覆盖。
如今,姬石村坚持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放在重要位置,进一步盘活土地资源,发展特色产业,进一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优先解决村民“急难愁盼”问题,实现了群众增收、集体收益、产业增效,助力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