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 用心用情做好“土特产”文章
□朱玲玲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土特产”文章,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是乡村产业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土特产”文章的重要论述,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土特产”是指来源于特定区域、已有一定知名度的农特产品或加工产品,主要包括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特色食品、特色手工等产品,是农特产品及加工产品中已经形成品牌的产品。土特产是乡村的重要优势资源,做好“土特产”文章尤为重要,事关发展乡村产业,事关增加农民收入,事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事关建设农业强国,各级党员干部以及各地农民朋友要用心用情做好“土特产”文章。
用心用情做好“土特产”文章,要定位“土”。狭义的“土特产”通常指食品,如苹果、蜜橘、红薯、大蒜、胡萝卜、木耳等。广义的“土特产”是指包含食品在内的,乡村所特有的,有一定影响的产品,如陶瓷、雕刻、印染,或者田园风光、乡土文化、民俗风情等。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的“土特产”应指的是广义的土特产。做好“土特产”文章,要准确定位“土”,“土特产”要来自乡村,要坚持“土”味,要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能够寄托人们心中的绵绵乡愁。在“土特产”的发展主体上要以农民为主,农民最懂农业,也最了解一方水土,对做好“土特产”文章最有发言权,切忌脱离了农民谈发展土特产,切忌把农民从土特产的产业链中挤出来,要让农民成为土特产的生产者、管理者、发展者和受益者。
用心用情做好“土特产”文章,要突出“特”。特就是特点特色,做好“土特产”文章,要在“特”字上下功夫,要让“土特产”具有鲜明的地域辨识度,成为一方乡土的主打特产品牌,成为一方乡土的“独一份”“特别特”“限量版”。同时,“土特产”的“特”要体现在文化上,“土特产”既是一种自然产品也是特定乡土文化的承载者,文化是“土特产”的精神内涵,只有体现精神文化内涵才能得到长远的发展,因此做好“土特产”文章,要特别用心用情,从一袋米、一瓶酒、一盒茶、一方丝绸的加工生产、制作包装等,都能够反映出特定的乡土文化内涵,能够唤起乡愁,浓缩乡思,用乡土文化赋予其灵性和灵魂。
用心用情做好“土特产”文章,要形成“产”。“土特产”一般是指产品,做好“土特产”文章,关键是将“产品”转化为“产业”。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要求的,就是要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在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上下功夫,要从一产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转变,要从“披头散发进市场”到“梳妆打扮树品牌”转变,从原始的卖农产品向卖农事体验、卖乡村风光、卖农耕文化等转变,带动乡村旅游、餐饮、民宿、康养等多种业态协同发展,形成产业链条,进一步增加农民就业、提升农民收入、推进乡村振兴、助力农业强国建设。
用心用情做好“土特产”文章,要精准“谋”。做好“土特产”文章,要全面精准谋划设计,切不能盲目跟风。要与守好国家粮食安全和防止大规模返贫两个底线有机结合起来,要立足本地的特色、找准本地的品牌、因地制宜选准产品,要突出特色、确保质量、形成品牌。同时,实现乡村产业发展往往不是一个村、一个镇能够单独完成的,要发挥县委书记乡村振兴“一线总指挥”作用,县乡村齐发力,共同延伸产业链条,推进形成“一村一特”“一镇一特”或“一县一特”的乡村产业发展格局。要把真正懂农业、爱农民,有情怀、敢担当的干部选拔到乡村振兴第一线,把发展土特产业绩纳入乡村干部考核指标,督促乡镇干部和村干部等做好“土特产”文章。
从今年全国各地年货销售情况来看,土特产已成为人们购买年货的重要选择,这进一步提振了做好“土特产”文章的信心。各地应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要求,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土特产”,相信大江南北无数“土特产”的涓涓细流,定能汇聚起发展生态农业、赓续农耕文明,实施乡村振兴、推进共同富裕的滚滚洪流。
(作者单位:中共濮阳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