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两会代表委员热议乡村振兴 实现农民高质量就业高品质生活
如何让乡村宜居又宜业,是本次四川省两会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要加强乡村具有的现代化生产、生态等功能建设,实现乡村持续发展,要为广大的城乡居民提供充足优质的产品,满足乡村居民需求,提供适宜的劳作氛围和优越的环境,实现高质量就业、高品质生活。
在四川省政协委员、朗基产业集团董事长李斌看来,社会投资是乡村振兴的支撑,重点是要给社会投资者“一把钥匙”,让投资‘进来’。”
“产能升级、产业升级、产品升级是解决乡村面貌、增加当地群众收入的主要手段,而降低投资门槛是引入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的‘一把钥匙’。”他提到,从现实情况来看,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落地的产业在用地性质方面,与国有建设用地上落地的产业有根本区别。后者可以抵押、出售、转让,而前者明确为商业用途,只有使用权,长此以往,作为参与乡村振兴的社会资本来说,就会“入不敷出”,不利于长远发展。
“完善的乡村产业链会带来巨大的人流量,实际上是为此类产业的运营‘输血’。”因此,他建议对资产的确权制度进行细分,鼓励更多社会投资者“入局”进行产业布局和运营。
投资者进来了,还要解决流通问题。
“投入资金多、投资周期长,风险不可控,是目前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面临最大的问题。”他提出,如何让这类企业在辖地投入的农村资产得到金融机构的评估、抵押,保证投资人有足够的抵押物作为融资渠道,使不动产变成“现金流”,保证投资人自身的“造血”功能,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因此,让“下乡”资金“动起来”,还需匹配相应政策。
此外,同样亟需政策支持的,是保障这类项目能长久“活下去”。
他建议,制定相应支持政策时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对症下药”,要算利益账,不能从纯经济角度看得失,还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投资人投身乡村振兴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