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河南金融网首页 > 农村金融
农村金融战线上的“铁人”刘俊峰:为乡村振兴注入金融源头活水
2023-07-28 09:39:22 | 作者: | 来源: 本网综合

  农村金融战线上的“铁人”刘俊峰:为乡村振兴注入金融源头活水

    他,坚守为农初心,把金融服务送进农民心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头活水。

  20多年,他以累计为8000余家农户发放贷款10亿元,且无一不良贷款的骄人成绩赢得了群众好评和各级肯定,塑造了农村金融战线上的“铁人”形象,多次被中国农业银行、农行河南省分行授予“三农”业务先进个人、优秀“三农”客户经理等荣誉称号。

  牢记职责使命守护资金安全

  “听到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才知道要过年了!”7月24日,说起2012年腊月二十三晚上在洛阳市偃师区翟镇镇为农户办理贷款手续的那一幕,农行洛阳偃师支行“三农”客户经理刘俊峰仍记忆犹新。

  受市场惯性影响,刘俊峰一直以来的工作压力都集中在年关。

  2021年1月,偃师区山化镇鞋帮制作加工户杨某经刘俊峰手贷了一笔30万元的款项,期限为一年。当年7月,刘俊峰回访时发现杨某的作坊大门紧闭,电话联系他说在外地出差;10月再联系时,他说自己将作坊迁到了温县。

  几经周折,距还款期限还有1个月时刘俊峰才找到杨某。原来,杨某贷款后不久转行做了建材生意,之后又因为经营不善关张歇业。“还款日前10天,每天追着他讲银行政策、征信影响以及可能涉及的起诉,最终在逾期前一天说服他将贷款还上。”刘俊峰说,“不能让国家资金流失。”

  善于借势破局做到精准投放

  偃师区制鞋、针织产业优势明显。翟镇镇目前有针织企业600余家,年产值30亿元,从业人员两万余人。偃师区针织协会有会员100多名。

  2019年,针对偃师区产业现状,偃师农行推出了“惠农e贷”“针织贷”。作为偃师农行的“三农”客户经理,刘俊峰分包翟镇和顾县两镇。

  工作中,刘俊峰探索出“农行+针织协会+村委会”三位一体放贷方法,结合针织协会和村委会对本系统和村民信誉度、家庭状况、资产情况熟悉的实际,放权让他们把关。

  此举不但让协会和村委会树立了权威,也实现了资金精准投放、安全运行。后来,这种探索演变为目前洛阳市全面推行的“一村一品”“一县一品”“特色贷”和“整村授信”制度。

  各种特色“惠农e贷”实施以来,单笔贷款额度从3万元、5万元陆续增加到10万元、30万元、50万元,成为最受群众欢迎的金融产品之一。偃师区针织协会副会长王军民说:“农行是针织企业的娘家人,有困难找农行准没错!”

  截至今年6月底,刘俊峰管理农户630余户,贷款余额1.27亿元,占偃师支行农户贷款余额5.23亿元的1/4。

  转变服务理念当好金融参谋

  “坐在机关,等不来客户。服务远了,离客户的心也就远了!”为此,刘俊峰将每周的工作安排和精力投放设置为“3+3+1”模式,即每周在翟镇镇、顾县镇各待3天,在机关待1天。

  “自己多跑路就可以让客户少跑腿。”刘俊峰坚持与客户打成一片,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2019年8月,翟东村某针织企业厂区发生火灾,部分机器和原料被烧毁,刘俊峰及时帮其申请到一笔10万元贷款。

  不只是“雪中送炭”,刘俊峰还善于“锦上添花”。

  与农行翟镇分理处一路之隔的佳丽帽业公司原是“前厂后院”的家庭作坊,最大容量12台织帽机,发展受限。“不缺技术,又有经验,要想做大做强,必须扩大场地,引进先进设备,生产高附加值产品。”2019年,在刘俊峰的建议下转型,该公司老板高标准改造一家废弃仓库,新上55台飞织机。2021年,刘俊峰帮其申请到30万元“针织贷”,助其转型发展。

  “辉煌属于过去。”刘俊峰说,他将坚守初心,在平凡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金融力量。

  (黄红立许金安谢学鹏张琛)

编辑:木子
免责声明:文章未标注“本站原创”或“河南金融网”的文章均转载自网络。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风险自己甄别并承担后果;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