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乡村振兴局等8部门近日联合印发《高水平推进乡村工匠培育工程实施方案》明确,到2025年,将认定100个省级乡村工匠名师工作室、1000名省级乡村工匠名师、1万名市县级乡村工匠。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乡村工匠作为土生土长具备突出技能的人力资源,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有生力量。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出台多项政策、举办多项活动,为乡村工匠成长创造良好条件,多举措支持乡村工匠发挥作用。如国家乡村振兴局、教育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乡村工匠培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等10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传统工艺高质量传承发展的通知》;四川出台《关于推进乡村工匠培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广东积极推动乡村工匠专业人才职称评审工作,吉林农业大学成立长春乡村工匠学院等。
乡村工匠是我国优秀农耕文化的传承人和守护者。培育和扶植乡村工匠,能激发乡村文化活力,带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和农民就业增收。例如,山西乡村工匠康尧传承“浑源北芪加工技艺”并创办黄芪加工厂,带出了40多名学徒,吸纳周边53人就业,年利润100多万元。秦巴山区竹溪县乡村工匠张晓莲发扬“国漆”文化,创建漆器工坊和漆艺工作室,每年培训30余名漆艺传承人,带动42户农户参与生漆产业发展。很多扎根乡村的能工巧匠与本土优势资源有着天然的联结,具备带动一方乡亲致富的潜力。
乡村工匠是乡村治理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培育乡村工匠队伍、提高乡村工匠素质,是提升新时代乡村治理水平的抓手,他们可以在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打造农村社会治理格局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培育和成就乡村工匠,使其成为乡村振兴的先行者和带头人,要进一步加大交流培训力度。一方面,要继续保持传统“传帮带”形式,进行现场言传身教式的交流和培训方式,实现乡村工匠知识和经验的传承积累;另一方面,要为乡村工匠提供更多学习现代经济管理知识的机会,为其提供科学的职业认证途径,让乡村工匠不仅具备传承力,还要具备引领力、创新力,更好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随着中央和地方对乡村工匠的培养持续深入推进,各地的乡村工匠队伍必会在新时代发挥聪明才智,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创造更多价值。(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刘 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