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把三农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 把三农产品转化为旅游服务商品
乡村文化资源富集,文化遗产资源多样且富有特色,民间非遗工艺及表演艺术等伴随古老的文化传统一直流传至今,如彝绣、藏香制作、萨玛舞等各具特色,代表民族文化、风情、生活习惯、地理气候以及历史背景。这些乡村文化精品有些是尚未被人们完全认知和挖掘的文化宝藏,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体现。但是,乡村文化产业“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困境仍有待破解。
要打造区域文化品牌,以区域文化内涵引领乡村经济的发展。通过打造区域文化品牌,将乡村文化融入区域品牌中,以区域文化内涵引领乡村经济的发展。要充分挖掘和发挥地域文化品牌带动作用,持续不断地抓好区域生态文化、红色文化、特色民族文化等重点文化品牌建设,促进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推动乡村文化产业形成规模经济,进行乡村文化资源的规划、组织、整合非常重要。提供文化资源整合的主体可以是政府机构或者有实力的大企业,整合的形式可以是产业园区或者特色街区,更大范围来讲可以将各地特色文化企业通过融入区域文化片或区域文化带加以整合,融入国家战略。近年来,国家规划了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大运河文化带等区域文化产业建设带,乡村文化企业只有融入区域大文化环境,将乡村特色文化产业融入区域文化品牌建设中,散落在乡村的文化产业才有强大的文化品牌支撑。“区域文化+文化产业园区(村庄)+企业+农户”将是未来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向之一。
乡村文化企业的培育需要政府搭建平台,从而产生产业聚集,形成规模效应。乡村特色文化产业产生于民间,具有民族文化特征,但生产规模小、抗风险能力低,在市场经济中处于弱势地位。政府应重视平台型园区或特色街区的建设,通过提供社会服务方式打开支持特色文化企业整体发展之门。文化园区的运营模式可以分为三层结构:核心层为手工艺品的创作,工艺品制作的文化内涵包含着审美、习俗、现代化转换等,中间层为“公司+农户”格局或模式,并以行会、协会等为辅,外围层为文化产业园区或特色街区,包含了工艺品的拍卖、围绕工艺品形成的演艺、展览等。例如,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翁牛特旗有众多以蒙绣传统工艺品开发、销售为内容的蒙绣公司,内蒙古自治区、市、旗三级政府非常重视地方特色文化资源价值的挖掘和整合,并由政府筹资创建手工业坊,形成产业园区,整合全旗所有蒙绣公司,使其朝着规模化、现代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
与企业管理理念先进、开发市场能力强的大企业合作是乡村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路径。大型文化企业在市场运作及规划管理理念上拥有优势,并且有前期资金支持,抵抗风险能力强,村庄与企业进行各种形式的合作,是乡村文化旅游的快速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村企合作可以充分利用企业在制度、管理、资金上的优势,企业投入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解决村集体和村民前期资金紧张的问题。同时,企业有丰富的运营经验,可以提高村庄文化旅游服务的品质。企业和村庄可以协同完善村规民约和经营管理制度,规范引导村民参与旅游经营服务,把三农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把三农产品转化为旅游服务商品。
基层党支部和村委会有力组织是乡村文化旅游有序发展的有效支撑。党组织创办旅游合作社,可以统筹安排村庄旅游资源,提高旅游服务质量,避免村内旅游服务无序竞争。乡村文化旅游产业有序开展需要必要的组织形式,才能整合全村的旅游资源和劳动力,整体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助推村民致富。在兴办合作社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党员作用,把党的建设融入到合作社发展的各个环节中。作者:许珂(德州学院东盟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