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河南金融网首页 > 农村金融
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挖掘培育乡村人才 为全面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2023-05-26 11:44:22 | 作者: | 来源: 人民日报

  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挖掘培育乡村人才 为全面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因为乡创特派员盛巧荣的到来,江西省浮梁县湘湖镇北安村曹家畈热闹了起来。从与村民联合成立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到将村民老房改造为餐厅、陶瓷工坊和民宿,这座不过百余人的小山村,逐渐被更多人看见,村民们的生活,也在兴旺的人气中红火起来。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组织引导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社会工作、精神文明建设等领域人才到基层一线服务,支持培养本土急需紧缺人才。

  乡村发展需要人才,当有知识、有技术、懂经营的专业人才与广袤乡野相遇,可能碰撞出巨大的火花,让古老的村落焕发新生。作为制陶手艺人,盛巧荣不仅擅长“手艺”,更为乡村带来创意。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还有激活乡土文化资源的能力——专业人才的到来,通过因地制宜的规划为乡村开拓新空间、激发新可能,在田野大地铺展开一幅更加宜业的美丽画卷。

  应该看到,不断拓展乡村振兴新路径,既要广招英才,拓宽乡村人才来源,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也要注重挖掘培育乡村人才,坚持培养与引进相结合。培养造就能够引领一方、带动一片的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不断增强“造血”能力,方能真正激发乡村内生动力,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江西浮梁县探索乡创特派员制度

  曹家畈来了“新村民”(文化产业赋能乡村)

  人民日报记者 王 丹

  ▲游客们在参加陶艺研学活动。摄影丨盛巧荣

  ▲曹家畈的柴窑。摄影丨李开旺

  ▲曹家畈一隅。摄影丨李开旺

  细雨蒙蒙,炊烟袅袅。放眼望去,山林一片翠绿;几处村屋,隐约一阵饭香。

  “点火,放鞭!”在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湘湖镇北安村曹家畈,伴随着一阵掌声和欢呼声,一座柴窑“醒”了。窑火不熄,至少要烧三天三夜;窑变万千,满足了人们无尽的期待。

  让村里热闹起来的,是窑的主人盛巧荣:一位外乡人、手艺人、创业者,更是曹家畈的“荣誉村长”和新村民。

  故事还得从几年前说起。盛巧荣来自江苏连云港,2009年考入景德镇陶瓷大学陶艺专业。他不仅擅长朗窑红瓷器制作,也爱“捣鼓事儿”——大二便开起自己的陶艺店,大三就与人合伙办起工作室,慢慢做起研学培训,得闲喜欢在景德镇市郊到处转悠。

  曹家畈,一个只有30余户120余人的小山村。别看到景德镇市里才20公里,但山路难行,开车至少需要40分钟。

  2014年,盛巧荣和朋友在钓鱼时偶然发现这个大山深处的“桃花源”,“宁静孤远,四下无人,白鹭齐飞。”村子景色原生态,但泥巴路、危旧房不少,“荒得很”。

  “小伙子!”一个老太太和盛巧荣打起招呼。村里的齐冬枝老人70多岁,看见两个年轻人拿着手机到处拍,好奇得很,“我们老两口一辈子没出过景德镇,给我们留个合影吧!”作为回报,当晚,奶奶给盛巧荣做了一桌农家饭。“老太太连灯都没舍得开,摸黑在灶台忙活半天,但那盘鲜笋炒腊肉可真下饭!”回城之后,盛巧荣每每想起,都回味无穷。“多好的村,咱们得做点什么。”他和朋友合计着。

  先租个老房子!就在当年,盛巧荣以一年6000元的价格“驻”进村里,最初,只是想找个僻静的地方当工作室,偶尔能带朋友到村里休闲放松,没想到吸引来不少人。艺术研学更追求环境的惬适,与其在城里,不如到村里,研学、食宿、休闲一体化做起来,岂不更能提升游客体验?

  说干就干。盛巧荣记得很清楚,2017年5月1日,自己准备了幻灯片、带着投影仪,提前和村里几位理事沟通好,在村小组长家开起村民大会。“孩子上学、家里人办事儿,得有仪式感,光搭个棚子怎么算?咱们可以建个大礼堂……”怎么接待、如何活动,盛巧荣讲得生动,村民们听得认真。3天后,正是五四青年节,村里还保留着年轻人回家聚聚的传统。盛巧荣也被喊上,“小盛,你也来村里3年了,虽然我们不能全部理解,但是看你靠谱,咱们就干起来!”村民们兴致很高。

  2017年,盛巧荣正式和当地村民联合成立了曹家畈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结合新农村改造的20万元,盛巧荣和村民额外投入50多万元,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容村貌。才开工,便不顺。要建小广场,得占去一户人家两分晒谷场,人家不乐意。“我拿外边的地和你多置换几分?”盛巧荣耐心地和村民打商量。在村广场一处水池边,齐冬枝奶奶絮叨起来:“之前上厕所,就靠这儿的一只‘大缸’,高出地面半米多,上去得靠爬!”老人家有次摔倒了,难受好半天。如今,经过一番施工改造,村里家家户户建了厕所,“大缸”也早换了观景池,当初抱怨的那户人家,也喜欢到广场遛弯……

  村子美了,生活好了,盛巧荣也从最开始的外乡人变成村民口中的“小盛”“村里人”。2020年,浮梁县先行先试,以“一村一员”方式招募选聘两批共37位乡创特派员开展实践。2021年,盛巧荣成功获聘北安村曹家畈乡创特派员,不但拥有县委组织部和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联合颁发的荣誉证书,还能申请项目资金支持乡建。

  获得认可,干劲更足。盛巧荣流转了附近130亩荒地种植水稻,20亩荒地搭建马场,5亩荒地种植蔬菜,同时,承租村民家的7栋老房。陶瓷工坊、特色民宿、农家餐厅、艺术研学……小山村“生长”出新业态、新空间,也见证了年轻特派员在这片乡土的创新和探索,对艺术乡建的坚守和情怀。

  “2020年7月正式营业以来,年均接待游客6000余人。”村民们陆陆续续回来了,齐冬枝的女儿王水香继承了妈妈的手艺,在饭店帮厨。运营民宿、打理农庄、修坯利坯,村里一年到头都有活干,村民年均增收近3万元。

  前两年,齐冬枝奶奶的老伴儿走了。家中的墙上,还挂着当年盛巧荣给老两口留下的合影。不过,奶奶并不孤单。越来越多的人到村里来了,人气和烟火气里升腾着红红火火的日子,山色和窑火间映照出更有盼头的未来。

编辑:木子
免责声明:文章未标注“本站原创”或“河南金融网”的文章均转载自网络。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风险自己甄别并承担后果;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