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河南金融网首页 > 农村金融
鼓励青年人才积极投身乡村文化建设 振兴乡村文化打造自然风光金字招牌
2023-05-11 16:12:29 | 作者: | 来源: 本网综合

  鼓励青年人才积极投身乡村文化建设 振兴乡村文化打造自然风光金字招牌

  以音乐为核心,发展特色旅游IP,走出“音乐乡村”新路径!安吉乡村创业项目之“上墅大麓书院”。初夏时节,浙江湖州市安吉上墅乡上墅村的大麓书院里,百年古树下,一曲曲民谣娓娓道来……大麓书院负责人戴勋介绍,去年以来,2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艺术人才留在这里,截至目前,书院已举办100多场各类文化艺术沙龙活动,吸引近5000人次参加,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文化动能。大麓书院创始人戴勋正是返乡创业的青年代表,经过1年时间准备,他和另外一位年轻人将老卫生所改造成大麓书院,正式投入运营。因为本身喜爱音乐,戴勋经常开展一些小型音乐交流活动。2019年,他流转了周边200多亩山林田地搞起“蜗牛音乐节”,短短4个月内举办音乐会40余场次,吸引大量年轻人来到小乡村。

  青年人才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力军,兼具较高文化艺术素养与较强创新创造能力,鼓励支持青年人才积极投身乡村文化建设,有助于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文化根基。

  许多例子证明,真正的青年艺术人才可以识别和拓展乡村的美,更好地探索、积累甚至重塑艺术的美。他们通过艺术创作和文艺活动同乡亲们实现人际和文化之间的交流。而艺术并非孤立和静态的,吸引并影响村民,方能更好地赋能乡村振兴。将农村文化活力偏弱等问题纳入视野,不仅是乡村振兴过程中需要直面的问题,也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必需突破的瓶颈。

  投身乡村建设,将文化自信送到百姓心坎上。高标准精神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之一,应以人为本,有效丰富村民精神内核,促使大家学会从人与自然和谐的视角看待社会发展及乡村风光。青年人才应积极开展文化教育和艺术实践活动,带动提升村民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主动寻求优秀传统文化中艺术元素组织开展各类交流、培训,在丰富业余生活的同时提升审美能力与文化自信。同时,青年人才可将田间劳动同文艺互动相结合,在旧房危房改造、基础设施建设、农田鱼塘造型设计中,加入传统或现代艺术元素,在讲求实用功能的同时凸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荣共生的生态美学理念。

  采撷田野风光,打造文化内涵“新高地”。振兴乡村文化,不单需要引进先进思想理念,更需要将目光聚焦乡野,发掘富有地方特色的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和艺术资源,做好保护和传承工作。一方面,组织青年人才深入开展“田野调查”,利用自身专业学科知识发掘乡村历史底蕴、特色文化资源、自然环境优势等,梳理总结,汇集成册。另一方面,引导青年人才综合运用艺术语言与年轻元素来展示新时代乡村面貌,利用现代媒介传播技术以及短视频、真人秀等节目平台,在传播推介中发现并形成优秀乡村文化品牌,打造乡村美好自然风光的“金字招牌”。

  释放人才活力,让发展红利惠及“家门口”。“艺”美赋能,不仅提升着乡村形象,也能促进当地文化产业发展。要敏锐洞察经济发展模式,关注当下流行审美元素,适应现代市场需求丰富制作题材和种类,打造特色文旅品牌,将乡村自然景观转化成村民的可持续收入来源。同时,将艺术融入自然生态,以艺术引领乡村生活,将艺术转化为创意业务,进而激活发展的精气神。以融合经济为媒介,通过审美再造现实世界,实现“诗意栖居”,这符合年轻一代消费群体的需求。青年美育人才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敢为人先、拨开藩篱、挣脱束缚,积极参与开发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独特民俗风尚的乡村旅游资源,形成“党建+艺术人才”模式,助推其走出一条“艺术+文旅”的产业发展道路。

  乡村文化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广大群众期盼美好生活”的必然要求。以自身专业技能促进深度文化惠民,引导农民忙时务农、闲时从艺,传播健康向上的文化,“艺”馨四溢,方能丰富乡村文化生活,真正为乡村振兴插上腾飞的翅膀。(李凡)

编辑:木子
免责声明:文章未标注“本站原创”或“河南金融网”的文章均转载自网络。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风险自己甄别并承担后果;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