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磁灶镇苏垵村:乡贤慈善文化提升文明之风 美丽乡村带动共同富裕
磁灶镇苏垵村是晋江市革命基点村,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抗倭名将俞大猷墓和泉州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苏垵“黑茶古”制陶技艺。
十多年前,磁灶镇苏垵村还是晋江的薄弱村之一,如今的苏垵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和省级乡村振兴实绩突出村。通过探索实践“慈善邻里”,苏垵实现了蝶变升华。
苏垵村位于晋江市磁灶镇东北部,九十九溪一水环绕,村域面积3平方公里,全村户籍人口2900多人。2010年,苏垵村被评为晋江市的第三轮不适应村,也称为薄弱村。
图为美丽的苏垵村一角。
“戴上这顶帽子,我们全村人心情都非常沉重,特别是村干部,大家心里都憋着一股劲”,时任苏垵村村委会主任的陈树森说,村里外出经商的人不在少数,再加上村里有丰富的陶瓷文化,有热心的乡贤,如果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口”,肯定能甩掉这顶“落后的帽子”。
在磁灶镇党委政府、驻点包村干部和各级挂钩单位、领导的关心支持下,陈树森带领村干部发动群众,并组织乡贤召开春节座谈会。从那年开始,苏垵村每年春节都召开乡贤春节座谈会并延续至今,探讨如何建设美丽乡村,如何推动乡村治理,让苏垵变成美丽乡村、让苏垵人过上富裕的好日子。
村里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养老、村容村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方面都需要资金投入。一时间,资金问题成为苏垵甩掉“落后的帽子”头等大事。
“乡村今后的建设发展,都需要持续的投入,钱从哪里来,此时,成立村级自己的慈善基金会想法开始萌生。”陈树森介绍,2019年初,苏垵村发起成立了“苏垵村锦里慈善基金会”,凝聚起海内外的乡贤力量反哺家乡建设、助力家乡各项事业发展。
图为代际传承陶瓷文化。
消息一出,在外经商和海内外乡贤,纷纷出资出力支援家乡建设。有了启动资金,再加市镇等相关的资金配套,改造公厕、拓改道路、推进白改黑、建设村庄小公园……随着项目一个一个落地竣工,一个乡村旅游的雏形已经显现,如今的苏垵村已发生了华丽的转身,不仅变成了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还成为了周边群众称羡的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
据介绍,苏垵村锦里慈善基金会成立至今,筹集善款超千万,其中不乏有莘莘学子捐出的大学奖励金、七旬老人省吃俭用的积蓄、乡贤简办喜事的爱心捐款、群众简办丧事的善款,更有抗击疫情自发的群众捐赠等。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七成为苏垵人自己的“慈善日”。成立至今,基金会已累计发放老人慰问金120多万元、大学生奖励金及用于村庄教育发展的资金80余万元;还为苏垵全村村民提供健康保障:购买长效护理险,让所有失能、半失能人群能够免费享受专业的医疗护理;投资近千万元建设的苏垵敬老院,配置床位100张,引进医养结合的专业养老从业队伍,80多位老人直接拎包入住,累计开展敬老、助老、爱老活动40多场,惠及全村400多名老人。通过探索实践“慈善邻里”,苏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乡贤文化”,成为实现苏垵蝶变升华的慈善密码。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村民对生活品质的提高有着更为迫切的要求。如何让村民也像城里人那样就近享受各项服务,成为基层乡村努力的方向。2021年底以来,苏垵村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按照“村庄缺什么就补什么、群众盼什么就给什么、资源有什么就挖什么”的思路,在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采取“1+6+X”模式打造了有烟火味、人情味、文化味的“党建+”邻里中心。邻里中心以党群服务中心为圆心,以1公里为半径,涵盖了邻里会事厅、青少年活动室、红色舞台、敬老院、微景观公园等服务场所和80%的居民生活聚集区,使之成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坚强阵地、服务群众的温馨家园、融洽邻里关系的活动场,同时也成为美丽乡村的休闲旅游点。
“乡贤慈善文化”叠加“党建+邻里中心”,让苏垵村发生了美丽的蝶变,已从从十多年前基础建设薄弱的“不适应村”“薄弱村”,跃升至如今的省级乡村振兴实绩突出村,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村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群众文化生活、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打造了和谐慈善乡村、乡村治理、乡村振兴的苏垵模式”,磁灶镇相关负责人表示,苏垵村通过“慈善邻里”探索实践,调动了广大党员群众、乡贤、老人理事会等多元主体广泛参与乡村治理,形成了“群众说事、代表议事、乡贤参事、两委干事”的乡村治理新模式和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特别是苏垵以小基点撬动大服务,激发大活力,让慈善的资源扎根乡村的土壤。苏垵村“慈善邻里”的探索实践,和“党建+邻里中心”“ 慈善+乡村治理”建设,非常值得全镇其它村(社区)学习借鉴,必将为全镇乡村振兴赋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