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金融与会计学院副教授张清玉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在内的系统工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金融支持。近年来,党中央出台多项鼓励农村金融发展政策,农村金融机构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农村金融生态得到改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村金融风险防控任务艰巨。
将防控农村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防控农村金融风险是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内容,要将防控农村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统筹城镇与农村金融风险防控协同发力,构建以系统性金融风险防控为目标的风险防控长效机制。政府部门要将防控农村金融风险作为年度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对农村金融机构的财政税收扶持,提高金融机构支持“三农”工作的积极性。
加强党对防控农村金融风险的全面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新形势下金融工作,要以党中央为核心,加强对系统性金融风险防控的全面领导。强化党对农村金融工作的领导,才能确保农村金融稳定,促进农村金融安全发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催生了巨大资金投入和金融服务需求,要引导不同金融机构坚守自身定位,在服务对象、网点建设、金融产品创新等方面进行差异化竞争,促进各类农业主体持续健康发展。
完善防控农村金融风险的法律规范。国家制定农村金融风险防控法规,地方政府严格贯彻执行,金融监管部门实施差异化监管,强化村镇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高风险领域监管。完善支持农村金融发展的财税法规,鼓励金融机构支持“三农”健康发展,筑牢防控农村金融风险根基。制定乡村振兴专项贷款管理规范,强化责任人职责意识,保障涉农贷款专款专用。
注重激发农村产业发展的活力。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是防控农村金融风险的重要手段。农村金融机构应立足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链延伸和农业新功能开发,紧扣乡村振兴系统工程,注重对农业科技创新、特色产业、生态农业、绿色发展等精准扶持,提升农村产业竞争力。提高农业保险保障水平,丰富农业保险产品供给,满足不同类型农业主体差异化需求。加强农村金融机构资金区域性管理,通过政策性农村信贷银行管理区域内资金存储与信贷,防止农村金融机构资金外流。
构建完善的农村信用体系。通过金融讲座、新闻媒体报道、微信公众号等弘扬诚实守信优良传统,在农村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环节实施诚信教育,为建设农村信用体系奠定基础。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建设农村信用评价平台,采集农户家庭、农业经营者、土地确权与流转、医保缴费等信息,建立农业主体信用档案,促进信用数据整合共享。建立信用奖惩机制,对于信用较好的农业主体在贷款额度、贷款利率、贷款期限等方面给予优惠,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信用氛围。
健全农村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完善金融机构法人治理结构,设置风险管理委员会统筹风险管理决策,风险审计部门具体执行风险防范与化解。规范业务处理流程,强化业务规范培训,避免操作风险。利用信息技术建立风险预警体系,完善金融风险评估与监测模型,及时发现风险隐患,精准处理,提升数字化防控风险能力。及时公开金融相关信息,引入社会监督,实施举报奖励,有效处置风险。
培养高素质农村金融人才。高校应发挥人才培养主渠道作用,构建开放式金融人才培养体系。要站在关乎经济社会稳定发展高度,培养具有过硬政治素养的农村金融人才。突出金融风险意识培育,建立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利用科学技术管理金融风险能力。优化教师聘任,选拔学界与业界优秀专家充实教师队伍。紧跟金融创新趋势,更新知识体系,共建农村金融校外实践基地,提高金融风险防控实践能力,培育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金融人才。(本文系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决策咨询项目“河南防范化解地方金融风险研究”2022JC58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