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热评:农村信贷产品创新要在拓展内涵和外延上下功夫
■李镇 罗尔豪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向纵深推进,农村信贷产品创新不足的问题再次显现出来,突出表现在现有的信贷业务品种和金融服务水平难以满足农业经济持续发展的客观需求。如农村金融产品创新范围窄、纯信用贷款品种少、新型抵押贷款发展较慢,致使农村贷款“难、贵、慢”的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农村金融产品创新要打破固定思维和现有边界,在拓展内涵和外延上下功夫,实现扩面增量,切实解决农村贷款难问题。
农村信贷产品创新要在拓展外延上下功夫。所谓外延,就是要拓宽金融产品创新边界,不能把目光紧紧盯在有形产品的创新(如常见的“药材贷”“林果贷”等)和抵押贷款产品创新上,要把金融产品创新和乡村振兴结合起来、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和诚实守信传统美德结合起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诚实守信等融入日常生活和业务工作中、融入产品创新中,创新开发具有特色的纯信用信贷产品,如对农村中获得国家、省、市等授予荣誉称号的企业和个人开发“荣誉贷”产品;对农村获得国家、部、主管部门、省、市“好人榜”荣誉的开发“好人贷”;对农村中的道德模范和先进党员开发“党员贷”“模范贷”“文明贷”等特色信用类贷款等,为优秀群体打通贷款通道,让德者有“得”,满足社会优秀群体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不仅使人们看到优秀群体可以享受到优厚的待遇,而且也体现出社会优秀群体在社会生活中所具有的特殊地位,从而吸引更多人向社会优秀群体看齐,这对于弘扬文明新风具有积极意义,也符合乡村振兴中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的总要求。
农村信贷产品创新要在拓展内涵上下功夫。就是要把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和农村改革结合起来,深入田间地头、农业龙头企业车间,深挖农民、企业需求,实现金融产品创新的扩面增量、提质增效。如深挖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破除土地使用权抵押禁区,量身定做土地、农房、林权等抵押贷款产品,发挥农村现有大宗财产的融资功能,将固定在土地上的资金启动起来,真正实现土地承包经营权等从保障功能向财产功能、金融功能的延伸转变,让土地、农房、林权成为农民手中的“活资产”。要把信贷产品创新和农村信用体系创建相结合,把整村授信作为普惠金融信用评价体系的重要抓手,与乡(镇)、村、组联合开展信用乡(镇)、村、户创建活动,出台村民家庭和个人信用评价方案,将村民的生活质量、福利水平与信用等级挂钩,创新开发以信用为底色的信贷产品,推行“信贷+信用”普惠授信模式,对信用户和信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授信、利率等方面按照信用等级给予相应的利率优惠和便利,全方位满足信用农户和信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合理贷款需求,发挥信用引导信贷资金配置的正向激励作用。
总之,农村金融产品创新要破除边界障碍,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只要服务于实体经济、服务乡村振兴,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符合传统道德文化,有利于本行业健康发展等,都可在创新之列,从而最大限度满足乡村振兴对金融产品创新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