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干部如何帮:“帮着卖”比“包着卖”更重要
□周荣光
中秋前夕,有几个驻村干部回到下派单位,希望在为职工办节日福利和慰问老干部时,能考虑购买所驻村农民生产的水果。这种心情可以理解,方法也不是绝对不能用。
在推进乡村振兴中,不少农民发展水果等农特产品,但由于产大于销、产销不协调及疫情影响等因素,一些农产品销售遇到困难。为帮助群众推销,驻村干部们尽其所能,采用直播带货、电商推销、参加各类展销会等形式,其中也包括找单位“包销”:即由单位买回,送给城里群众或分配给职工,以解农民销售难。
帮助农民群众推销水果等农特产品,是驻村干部的职责所在,也得到了群众的欢迎和赞许。不过,帮助推销农特产品,除了热心之外,还需重视方式方法,更要下大气力“帮着卖”,尽量减少“包着卖”。否则,单纯“包销”容易使受助者产生一种依赖。试想,倘有一天驻村干部撤走了,农民群众却仍然摸不着销售门路,在新的滞销发生时仍然一筹莫展,又该怎么办?
一味“包着卖”农特产品,即使是扶贫与乡村振兴衔接产业的农产品,都会在一定程度上让生产和市场分割开来。这样做不利于提升农民群众参与市场经营的能力,也不利于乡村振兴产业健康发展。驻村干部可以设法“包着卖”,但还应有更多“帮着卖”,带着农民一起去了解市场、认识市场、搏击市场,通过传帮带,用实践告诉群众怎样才能把农特产品推销出去,怎样避免在市场农业中走弯路。这样做可能比“包着卖”见效慢一点,但于乡村振兴的意义却更长远,对产业发展和农民群众的成长更有益处。
市场是一面镜子,映照着供需实际。春种秋收,表面上涉及生产问题,实际上更关系市场供求和销路好坏。生产要看着市场。小农户生产同样要看大市场。种植业该种啥?养殖业该养啥?未来有没有销路?价格又如何?农特产品怎样延伸产业链?这些都需要驻村干部帮着农民群众学习掌握,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规划和调整,既不能循规守旧,也不能盲目跟风,更不能凭着感觉盲目种植养殖。
销售农特产品,“帮着卖”比“包着卖”更重要。驻村干部要帮农民学习和掌握科学知识,认识市场、把握市场,避免农特产品陷入滞销。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农民学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游泳,既增产又增收,既安心又舒心,还有助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