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乡村振兴促进条例》通过:让乡村美成城市底色 让农民振兴路上更有奔头
这次出台的《条例》,对城乡融合、产业兴旺、乡村建设、农民增收、生态宜居、乡村治理、政策保障等加以规范和引导,必将有利于为城市发展拓展战略空间。通过用好城市优势资源,发挥乡村资源禀赋,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助力上海在全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走在前列。
如果诗意生活有具象轮廓,都市人或许会给出这样一种描述:在城市郊野的别墅小憩,推门见山见水,坐观鱼戏莲叶。
三年前,都市人的这份念想成为崇明区中兴镇红星村农民印刘琼的现实生活。少年时,她铆着劲念书,为的是父母的叮嘱:“去城里”。如今,经营着6栋端庄雅致的乡村民宿,她甚至把孩子从市中心接回来,“专心留下经营民宿”。
印刘琼的选择,来源于四个字:乡村振兴。乡村振兴,上海始终以“三园工程”为重要抓手持续推进,尤其是被列入民心工程后,更被赋予“加速度”。在去年建成32个乡村振兴示范村的基础上,全市将于今年再新建19个乡村示范村;在去年推动1.4万户农民相对集中居住的基础上,今年再推动1万户农民相对集中居住,实现5万户集中居住目标。
“我现在的生活,大概是不少城里人羡慕的活法。”印刘琼说。
农宅
故事另有开端。
20多年前,崇明岛的泥巴地上,当印刘琼淋着雨走了一个多小时才赶到学校时,心里只有一个想法:“一定要离开这里。”后来她离家打拼,人在市区,却鲜少回家,直到长江隧桥将崇明与市区陆路相连。
再回家时,道路齐整了,村貌入眼了,乡村振兴蓄势待发。好风景与好政策让印刘琼产生了经营乡村民宿的念头。听闻政府鼓励市场主体参与乡村休闲旅游项目,她以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方式与附近村民签订租房协议,将包括自家老宅在内的6栋闲置农宅改造成五星级乡村民宿。
三年前,她成为民宿经营者,收获了乡村旅游的红利。而出租农宅的村民在收取租金的同时,通过提供打扫卫生等服务获得收入。
闲置的农宅盘活了,农民的收入增长了,还捎带消化了劳动力。政策对此多赢局面的扶持也是实打实的真金白银:区级政府对高星级评定的乡村民宿给予一定补助,中兴镇在区层面补助的基础上也叠加奖励。
颇为巧合的是,金山区张堰镇百家村的一名民宿经营者也是因为一眼相中了当地好风景,租下2栋农宅改造成民宿。不同的是,百家村用作民宿的农宅属于村集体资产,由第三方运营。百家村通过收取租金的方式,为集体经济收益添砖加瓦。如今,这名来自东北的经营者携父母在张堰安家,原因就是此处“难得一见的人文地理”。
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上海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一以贯之。也正基于此,成就了一个个美丽家园。同时,闲置的农宅通过乡村民宿盘活,实现农民个体增收、集体经济壮大。成就提振信心。《上海市乡村振兴“十四五”规划》提出,围绕旅游古镇、特色村落、乡村民宿等,打造一批特色村镇休闲区;到2025年,年接待游客量2500万人次,农民就业岗位数超过3万个。
产业
好风景引来好经济。
近期,位于青浦金泽镇的华为青浦研发中心项目主体结构封顶,“森林小镇”形态初现。这背后,折射的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要素——产业。
坐落于浦东新区泥城镇的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不仅增加了就业、税收,各类技术人才也源源不断输入,有力带动当地发展。
泥城的成功案例在前,金泽的农民也有同样期许:以前村里人出去打工,以后人们要来村里打工。
优势产业布局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城乡联动为产业发展给出了探路方向。
奉贤区青村镇吴房村,村支书秦瑛例举,2020年村集体通过税收获益410万元。何以成就?她说,村集体向村民租赁闲置的宅基房,通过规划、设计、改造后,再引入名人工作室、民宿、企业等业态。部分集体经济收益以分红方式发放给全村农户。
吴房村是奉贤区“三园一总部”项目的缩影:依托农村宅基地、农用地、集体建设用地“三块地”,引入社会资本,从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促进产业兴旺、反哺农民收益。目前,吴房村已有超过130家注册企业,2021年吸引投资1085万元,核心区形成每年超20万游客的接待能力。
吴房村也是本市乡村振兴画卷中的生动一幕。《上海市乡村振兴“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建设150个以上的乡村振兴示范村和300个以上的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
人才
21世纪什么最珍贵?人才。
上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大量人才。优势产业自然是吸引人才最为高效的方式之一,政策支持亦是留人之道。
金山区山阳镇山阳田园,以咖啡为主题的民宿收益亮眼,其营收是市场平均水平的5倍之多。经营者李东一曾在徐汇区上海交大校区经营咖啡馆,因为想种咖啡树来到金山,打造出包括咖啡品鉴、主题民宿以及咖啡师短期培训在内的综合体运作产业链。言及咖啡博物馆的进展速度之快,他说:“想做什么就能马上实现,获益于当地政府的高效率和政策扶持。”
陈伟也有着相似感受。7月,在崇明岛攻克陆地养虾技术难关的陈伟及其团队冲上社交媒体热搜。谈到政策扶持,他说,“相关部门常来考察调研,我们初到时周边水渠条件不是很便利,政府部门及园区跨前一步帮我们解决问题。”
筑巢引凤,有硬件亦有软件。8月27日,《上海市乡村振兴促进条例》经市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将助力上海在全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走在前列。立法解决问题、政策鼓励人心。多方合力,盘活各种要素,让乡村之美成为城市亮点和底色,让农民在振兴之路上越走越有奔头。
作者:苏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