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商所2022年花生“保险+期货”项目试点启动 为全省40万亩花生保驾护航
去年
花生“保险+期货”项目
共计在我省赔付1529万元
亩均赔款79元户均赔款784元
为19496户参保农户的花生销售收入保驾护航
今年花生“保险+期货”项目试点扩大至正阳、桐柏、邓州、内乡、祥符、兰考、宜阳7个县(市、区)
本报讯(记者王昺南)传统农业保险可以为农民弥补因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但是,农民该如何应对市场价格频繁波动的风险?8月19日,记者从郑州商品交易所了解到,2022年河南省花生“保险+期货”项目试点已正式启动,将为桐柏、兰考等7县(市、区)40万亩花生提供有力的价格保障。
去年2月1日,花生期货在郑商所上市。当年,郑商所在桐柏县、正阳县、开封市祥符区三地开展花生“保险+期货”项目试点,总承保面积19.30万亩,承保货值近3.7亿元。数据显示,去年,花生“保险+期货”项目共计在我省赔付1529万元,亩均赔款79元,户均赔款784元,为19496户参保农户的花生销售收入保驾护航。
据了解,目前在“保险+期货”试点项目中,农户只需交纳少部分保费,其余由郑商所、财政资金等进行补贴。“参与‘保险+期货’试点,每亩花生只需10元保费。”桐柏县毛集镇熊寨村花生种植户熊本高是花生“保险+期货”的直接受益者。去年下半年,花生价格由上一年的每斤3元多跌至2.5元,触发花生“保险+期货”项目赔偿。随后,种植了150亩花生的熊本高拿到了11884.95元的保险赔偿金。“有花生‘保险+期货’项目兜底,从种、收再到卖,俺完全没有了后顾之忧。”熊本高说。
今年,我省花生“保险+期货”项目试点扩大至正阳、桐柏、邓州、内乡、祥符、兰考、宜阳7个县(市、区),承保面积增加至40万亩,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油料作物以及覆盖县域最多的“保险+期货”项目。
郑商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郑商所将以“保险+期货”为重点,与银行、保险等金融主体深度合作,持续探索构建“期货+”综合服务体系,为稳定我省花生种植户收益保驾护航。
推动农村产业兴旺,必须做好农业风险管理这篇大文章,期货市场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篇章。
8月19日,“稳企安农 护航实体”——期货服务乡村振兴(河南)论坛在郑州举行,活动旨在贯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落实河南省政府《关于支持郑商所优势再造的意见》,推进郑州市政府《关于支持期货业高质量发展全面实施“期货+”战略的实施意见》,发挥期货市场功能服务乡村振兴,助力花生产业高质量发展。
本次活动由郑州商品交易所、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河南证监局、河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主办。
试点县增至7个
2022年河南省花生“保险+期货”方案升级
农业保险是“三农”的“稳定器”和“助推器”,是农民稳收增收的保障。据了解,近年来河南省加快推进多层次普惠性农业保险体系建设,全省农业保费规模达63亿元、稳居全国第二,种、养、林3大类16种主要大宗农产品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全省主要粮油作物参保面积达1亿亩以上,主要畜牧品种参保近5200万头,“7·20”特大洪涝灾害全省农业保险累计赔款近4亿元。
为探索出一条具有河南特色的农业保险发展路子,河南省财政厅不断进行模式和产品创新。2021年,省财政厅在3个县开展花生“保险+期货”试点,项目覆盖主产区面积近20万亩,每亩保险金额近2000元,保障水平较物化成本保险提升了322%,为种植户提供风险保障3.7亿元,近2万户参保种植户全部获得赔偿,户均赔款近800元,河南省花生保成本、保产量、保价格的全链条风险保障产品体系初步形成、成效凸显。
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赵庆业表示,今年,河南省花生“保险+期货”方案进一步升级完善,试点县增至7个,承保面积增至40万亩,参与试点的保险机构增至4家,较去年实现了规模翻倍、参与方扩大,提振了花生种植户防险抗险的信心,实现了政府、企业、农户等多方共赢。
“保险+期货”
为河南花生产业配备“稳定器”和“安全带”
郑商所作为从农产品起家的期货交易所,目前期货品种覆盖小麦、稻谷、棉花、苹果、花生等主要粮食作物及经济作物;在河南省建有35家交割仓库,覆盖南阳、商丘、周口等13个农产品生产大市;持续探索“保险+期货”项目,2020年以来投入资金近3000万元,在河南省开展农产品“保险+期货”项目,为苹果、花生等河南省主要经济作物生产主体提供有效风险保障。
据悉,河南花生生产历史悠久,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保持着持续稳定发展局面。尤其是2016年以来,河南省提出“四优四化”战略举措,把发展优质花生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重点工作,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全省花生产量、质量、竞争力明显提高。
目前,花生是河南省继小麦、玉米之后的第三大面积超千万亩农作物,也是第一大油料作物,种植面积稳定在1800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500万吨以上,分别占全国的1/4和1/3。
“郑商所启动花生‘保险+期货’项目,必将为河南花生产业加装‘望远镜’和‘风向标’,配备‘稳定器’和‘安全带’,使河南花生产业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刘保仓表示。
预计2022年花生“保险+期货”试点承保种植面积将达40万亩
作为新中国首家期货市场试点单位,郑商所从农产品期货起步,始终把服务乡村振兴作为必须扛稳的政治责任。
郑商所相关负责人介绍,郑商所已上市涉农期货、期权产品18个,覆盖粮、棉、油、糖、果、农资等行业领域。目前,菜油、花生期权正在上市筹备中,后续将研发鸡肉、大蒜等更多涉农期货产品,持续打造重要农产品的定价中心,为农业产业链相关主体提供更优质的风险管理平台。
据悉,自2016年起,郑商所持续推进“保险+期货”试点工作。截至2021年底,累计在棉花、白糖、苹果、红枣、花生等5个品种上,支持开展127个“保险+期货”项目,投入支持资金超3亿元,覆盖全国11个省(区),惠及25万农户。其中,河南地区落地项目3个,涉及花生、苹果等品种。
尤其是2021年2月上市的花生期货,成为郑商所助力河南特色农业发展“新抓手”。河南是花生种植大省、我国最大的商品化花生种植基地。
在省财政厅的支持下,郑商所2021年在南阳桐柏、驻马店正阳、开封祥符区三地开展了花生“保险+期货”试点,总承保面积19.47万亩、折合花生现货4.28万吨,近两万参保农户全部获赔,其中90%为脱贫农户,获得赔款1529万元,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
郑商所相关负责人透露,今年,继续扩大花生“保险+期货”试点范围,新增邓州、内乡、兰考、宜阳4个县,预计承保种植面积40万亩,较去年翻了一番。
重磅签约
2022河南省花生“保险+期货”启动 试点范围新增4个县
为进一步发挥“保险+期货”作用,活动现场,郑州商品交易所、河南省财政厅、河南证监局、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河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相关领导及全国人大代表郭建华共同启动“2022年河南省花生‘保险+期货’项目”。
据悉,试点范围在2021年的基础上,新增邓州、内乡、兰考、宜阳4个县,预计承保种植面积40万亩,较去年翻了一番。
随后,正阳县、桐柏县、邓州市、内乡县、开封祥符区、兰考县和宜阳县等地方政府代表以及中原农险、太平洋产险、人保财险、中华财险等单位代表就2022年河南花生“保险+期货”项目进行签约。
2021年,河南省财政厅联合郑商所在河南桐柏县、正阳县、开封市祥符区三地开展花生“保险+期货”项目试点,总承保面积19.30万亩,折合花生现货4.25万吨,承保货值接近3.7亿元。项目总赔付1529万元,亩均赔款约79元,户均赔款约784元,为19496户参保农户的花生销售收入保驾护航。为助力河南省优质花生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探索河南省“农业保险+”的保险、期货(权)等金融工具联动模式,做出了积极尝试。
桐柏县副县长段其国表示,2021年为确保花生“保险+期货”试点顺利实施,省、市、县三级财政补贴保费622万元,为花生种植户提供了总额达3.7亿元的风险保障,财政资金补贴效应放大了60倍。
郑商所有关人员表示,花生“保险+期货”试点放大了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的协同效应,实现了脱贫攻坚成果与产业振兴有效衔接,同时也通过试点将保险、期货知识有效地向政府、农户、社会大众进行普及,提升了各方运用金融工具的能力。
据悉,花生期货上市以来,市场运行整体平稳,规模稳步扩大,期现价格相关性高,功能发挥较好。2022年上半年,花生期货成交量1633.96万手,日均成交量13.97万手,同比增加250.63%,日均持仓量14.91万手,同比增加605.70%,均呈快速增长态势。
精彩观点
何秀荣:非农产业要成为乡村产业的主要部分
农业经济学家、国务院参事何秀荣围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 着力推动产业兴旺”进行分析。何秀荣表示,农业社会中,农业发展是乡村崛起的基本途径,因为基本没有其他选择。但在现代社会中,乡村发展单靠农业发展是不够的,因为有其他可比较的选择。
“乡村产业不仅仅是农业产业,还有非农产业,并且非农产业要成为乡村产业的主要部分。”何秀荣认为,乡村振兴中有三条产业发展途径,一是农业产业发展,通过农业提质增效。二是通过产业融合发展,分享产业链利益,或者抱团取暖,“也许一个产业不行,但是我们把其他的融合在一起,最后就形成一个经济的高地”。三是纯粹非农的产业发展,何秀荣认为纯粹的非农产业发展不是不可以,但在全球竞争中相对较难。
任冬梅:“保险+期货”是现代农业价格风险管理和支农惠农的有效工具
中原农险乡村振兴部专业经理任冬梅围绕“保险+期货”模式及案例解析进行主题演讲。任冬梅表示,“保险+期货”作为现代农业价格风险管理和支农惠农的有效工具,在农业生产保障、农民收入保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任冬梅表示,对参保户而言,“保险+期货”能够帮助农户及企业规避潜在价格风险,稳定农民收入;对保险公司而言,通过购买期货公司的场外期权产品进行“再保险”,能够对冲价格下降造成的赔付风险;对于期货公司,通过保险机制直接连接到广大农户和新农主体,前端通过价格保险的方式使农户易于理解、投保无门槛,后端通过期货市场转移保险风险,“保险+期货”是期货服务农业实体经济的切入口,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抓手。
李娜:产业公司要把套保的诉求和交易的诉求区分开
中原期货研究所所长李娜围绕油脂油料企业利用期货的模式和途径进行介绍。李娜表示,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面临不同类型的风险,包括价格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
其中,价格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定价周期及定价方式不匹配、利润传导不通畅以及市场供需关系改变等,价格风险可以通过衍生品的套期保值操作进行规避;信用风险(违约风险)主要来自由于价格风险导致的上下游违约等行为,可以通过衍生工具来转移和降低。
李娜表示,油脂行业已有成熟的期现套利模式,通过期现结合,可以实现企业的长期稳健经营。不过,产业企业也要警惕三个误区:一是对于衍生品量的把握,区分套保诉求和投机诉求;二是只注重估值,忽略时间和驱动;三是认为期现套保是无风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