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新城规划》提出,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构建山水城融合的空间布局。武汉东湖高新区,74.3%的区域面积纳入武汉新城范围,占武汉新城规划面积的53.5%。今年1月,我省高标准启动武汉新城建设,形成推动武鄂黄黄一体化建设、引领武汉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
“统筹治山、理水、营城,布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产城融合发展的空间单元,打造宜居湿地城市样板。”东湖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流域综合治理夯实城市生态本底,实施排水清查整改、水质监测和水生态修复等行动,确保全区“九湖二十三渠”长治久清,打造高颜值的“山水城”。
连日来,武汉新城内多个流域治理项目密集开工。这座新城的流域治理,全面“开题”。
源头保护
初雨调蓄池“激浊扬清”
机械轰鸣、车辆穿梭,3月29日,东湖高新区南湖初雨调蓄及景观提升工程建设现场,热火朝天。
今年1月15日,该工程开工,以“地下蓄水池、地上建公园”为目标,新建约2万立方米下沉式初雨调蓄池及配套设施。
“历经35年发展,东湖高新区已汇聚企业12.5万家,寸土寸金,故而‘向地下要空间’建调蓄池。”该项目负责人介绍,初期雨水含有灰尘、油污、垃圾等污染物,是污水源头之一。建设初雨调蓄池,可如海绵般贮存地表径流初雨,雨后再错峰排向污水处理厂。
如今,南湖流域实现排水许可全覆盖,该区同步制定重点水体面源污染管控措施,围绕餐饮夜市、汽修美发、垃圾转运、建筑工地、农贸市场等行业作业排水进行专项治理,为水环境源头保护筑牢屏障。
东湖高新区还组织直属建设平台光谷建设公司,在汤逊湖底修建一座容量9000立方米的初雨调蓄池,实现“湖底激浊扬清,湖面碧水微澜”。
深入肌理
管网医生坐诊“地下血脉”
随着东湖高新区逐步“扩容”,一批年代较远的排水管网出现老化、塌陷、破损等问题。
排水管网是城市的地下血脉。该区组织“管网医生”及时“坐诊”,开展城区管网混错接改造更新及破损修复工程,力争“道路不积水、雨天不湿鞋”。
在南湖片区,东湖高新区探索城市小区“零直排”混错接改造有效路径。专业技术人员深入楼栋,用染色水倒进立管,现场研判,绘制施工图纸,指导工人作业,“坚决不让洗衣、拖地的阳台废水流进雨水管网。”
目前,南湖片区水环境综合改造工程已完成首批11个小区、学校的精细化雨污分流改造,累计清淤管网约25公里,发现并修复道路污水管网缺陷300余处,污水管网非开挖整修7公里,改扩建老旧管网2.2公里。
“地下雨污管网混错接改造,还在东湖流域、豹澥湖流域、汤逊湖流域分步实施。”东湖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南湖片区正在为流域一体化运维管理打造“最强大脑”,通过智能监测,实现一网洞悉全域水情。
系统治理
力保一湖清水送长江
连日来,东湖高新区环境水务局工作人员,正在对汇入豹澥河的每一条溪流周边的污水排放口“综合施策”。
“豹澥湖上游为豹澥河,豹澥河是由周边豹子溪、九峰溪等6条小溪汇聚而成。”东湖高新区环境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整治好豹澥湖,就必须要对每一条溪流全域系统治理,进行精细化雨污分流、改扩建老旧管网,同步建设末端污水处理厂。
豹澥湖、南湖、汤逊湖流域是光谷产业发展和人居较聚集的区域,水污染防治压力较大。
为推进流域治理“一体谋”,东湖高新区“全面会诊”,梳理难点堵点,系统谋划雨污分流、管网梳理、排口整治、污水系统完善、活水联通、生态修复、智慧监管等七个方面、10余个治理项目。
各流域蓝藻水华生态修复工程也同步展开,采用多因子环境修复等技术进行水生态修复,抑制蓝绿藻暴发、有害藻华等问题,同步栽培养护浮岛式水生植物,提升岸线水生态景观环境。
“一批批水下森林、水下草原扎根各流域,重塑和谐水生态,力保将一湖清水送入长江。”东湖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区正大力推进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水智慧、水文化、水经济“七水共治”,倾心描绘出武汉新城山水城融合的美丽画卷,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宜居湿地城市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