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牙套免费试戴、7天公益补贴快速整牙……进入7月,整牙广告多了起来。由于潜在需求者多且牙齿矫正价格不菲,一些商家一面夸大正畸效果或制造容貌焦虑,一面打出“免费试戴”“公益补贴”的幌子,吸引消费者。但是动辄成千上万元的牙齿矫正项目,真能便宜卖吗,试戴意义何在?
□吴睿鸫
伴随牙齿矫正市场增长,问题也逐渐显现。比如广告数量多,内容上一面制造容貌焦虑,一面以免费、低价为噱头诱导消费者,有的甚至还是变相的网贷等。规范正畸市场,需要加强行业自律和监管,消费者也应认识到牙齿矫正是医疗行为,而非美容行为,应谨慎对待。(据8月1日《工人日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医疗技术的日益提高,公众对牙齿美观的重视程度全面提升,追求颜值开始“武装”到牙齿,通过医疗机构的正畸,不仅有利于保障口腔的健康,也可以收到美观牙齿的功效。近年来,在庞大的需求刺激下,我国正畸市场获得高速度发展,成了新的高潜力赛道。去年发布的《2020中国口腔医疗行业报告》显示,2011年至2019年,中国口腔医疗服务行业复合年均增长率约为16%。从行业产值规模来看,国内正畸市场规模增速领跑全球,由2015年的34亿美元增至2020年的79亿美元。
在正畸市场一片火热的背后,正畸行业的医疗投诉量屡创新高。眼下,正畸市场存在着种种乱象:一则,虚假宣传,过度神化隐形牙套,用“可以解决所有问题”“适合所有人群”的噱头来宣传,但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二则,正畸市场过度低龄化,一些商家为追求经济利益,将眼光投向低龄儿童,但儿童牙齿矫正并非越早越好;三则,涉嫌诱导消费,一些商家针对没有收入青年学生,诱导其消费,甚至有些是变相网贷;四则,正畸医生水平素质良莠不齐,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正畸案例数量有310万例,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正畸专业委员会的注册会员,目前有6000余人,每年约有200万例正畸并非由专业正畸医生操作。
对于“畸形”的正畸市场,亟须用行政之手,强力“矫正”,一方面,市场监管部门要主动出击,对涉嫌虚假宣传、诱导消费、非法行医等行为,要依据消费者权益保障法、广告法、执业医师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严厉惩罚,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另一方面,国家层面应尽快制定牙齿矫正治疗行业标准,对矫治的年龄段,做出清晰且具有可操作性的规定,加大对正畸“正规”医生的培养力度,从而提高正畸医生整体素质水准。
作为消费者或家长,也要明白,牙齿正畸是一种医疗行为,不是美容行为,不要指望通过正畸实现“颜值逆袭”。唯有消费者、商家、监管者和国家层面共同发力,才能真正“矫正”畸形的正畸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