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全国男女寿命差距越来越大 生活不规律压力大成猝死主因
猝死的诱发因素有哪些?精神和情绪是诱发猝死的重要因素,情绪波动过大、生活压力过大等都易引发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从而诱发猝死;不规律的生活作息会使人的交感及副交感神经功能紊乱,比如过度劳累和长期熬夜,也是导致猝死的原因之一,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这一项需要特别注意;抽烟喝酒会增加心肌梗死的风险,剧烈的运动会使人体陷入长期疲劳的状态,降低免疫力,身体也处于更加脆弱的状态,更容易发生猝死。
文 | 杨丹孟令稀
编辑 | 陈臣
10月以来,全国至少有山东、安徽等4个省份公布了各省最新人均预期寿命。2022年以来,截至10月20日,全国31个省份已有17个公布了2021年各省人均预期寿命。从数据上来看,哪些省份及城市的人最“长寿”?男性和女性比谁更“长寿”?
14省人均预期寿命超78.2岁,上海排名第一
国家统计局将“平均预期寿命”解释为,已经活到一定岁数的人平均还能再活的年数,在不特别指明岁数的情况下,平均预期寿命就是指0岁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国家卫健委最新数据显示,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为78.2岁。
界面数据统计发现,截至10月19日,全国31个省份中就有14个超过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值78.2岁。除西藏外,我国其他省份均已超过世界人均预期寿命值73.7岁。此外,还有4个省份的人均预期寿命大于80岁,上海以84.11岁居于首位。
在全国各省2021年GDP排名前十的省份中,有6个省份也在人均预期寿命排名前十名单内,我国上海、北京、天津等直辖市的人均预期寿命普遍较高。
据界面数据统计,在全国31个省份中,2010年和2020年,人均预期寿命最长和最短的省份仍是上海和西藏。云南实现增长4.48岁,为全国人均预期寿命增长最多的省份。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仅为35岁,而在2021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上涨43.2岁至78.2岁,涨幅达123.43%。界面数据统计发现,2015年-2021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逐年增长,但增幅较小且值呈波动趋势,均在1%以下。
10月17日发表在《自然-人类行为》上的一项研究显示,美国人2021年的预期寿命比2019年下降了2.26岁,而同期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实现增长0.9岁。在2020年疫情爆发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同比增长0.82%,为近七年来最高。
据worldometers实时数据,截至10月17日,在全球193个国家和地区中,人均预期寿命最长的是中国香港,有85.29岁;最短的是中非共和国,仅54.36岁,二者间差值高达30.93岁。中国以77.47岁排在全球第64位,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以85.29岁、84.68岁、81.04岁分别排在全球第1、第3、第34位。
一二线城市人均预期寿命,超一半在80岁以上
据界面数据统计,在国家统计局分类的全国35个一二线城市中,有20个城市人均预期寿命大于80岁,占比约57.14%。具体来看,一线城市的平均预期寿命约83.37岁,二线城市的平均预期寿命约79.7岁。
人均预期寿命最长的城市是上海,其次是深圳、杭州、广州,分别为83.73岁、83.63岁、83.18岁;人均预期寿命最短的地方是兰州,仅74.5岁,和上海的差值就有9.61岁。
女性高于男性,人均预期寿命差值呈增长趋势
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女性预期寿命增速高于男性,这也导致近年来我国女性与男性人均预期寿命差距逐渐被拉大。2015年女性人均预期寿命较2010年增长2.66%,而男性仅增长1.74%。在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这四个年份,女性与男性人均预期寿命的差值分别为3.7岁、4.42岁、4.99岁、5.79岁。
界面数据统计发现,全国一二线城市女性人均预期寿命均高于各地人均预期寿命,而男性人均预期寿命则低于各地人均预期寿命。从已公布的数据来看,2021年,上海和杭州的男、女性人均预期寿命排在全国前列。上海女性人均预期寿命86.56岁,杭州85.77岁;上海男性人均预期寿命81.76岁,杭州81.57岁。
此外,2020年女性与男性人均预期寿命差值较2010年,呈现出小幅增长的趋势。在2010年,女性与男性人均预期寿命差值最大的地方是广西,有7.2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