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河南金融网首页 > 健康生活
河南“无声餐厅”有很多:新乡12年火锅老店30多名店员均为聋哑人士
2022-09-29 10:57:22 | 作者: | 来源: 本网综合

  河南“无声餐厅”有很多:新乡12年火锅老店30多名店员均为聋哑人士

  网评:在12年的经营中,火锅店商家克服了种种困难,先后为30位聋哑人士提供了就业岗位,在餐厅中架起了一座聋哑人与健全人之间的沟通桥梁。诚然,对于缺乏生存能力和社会认同的残疾人而言,送再多的慰问也比不上能为他们提供一个自食其力的工作岗位,这不仅仅是残障人士维护个人尊严的需要,更展现着这个群体渴望释放价值,用能力赢得认可的愿望。如此独具特色,充满人文关怀的无声火锅店,洋溢着社会爱心人士对公益事业的执着和诚恳。近年来,各地陆续出现的类似“无声餐厅”,如上海的“无声”咖啡馆、江西省南昌市榕门路的一家“安静”餐厅、南宁鲁班路上的“无声餐厅”等引发网民热赞、社会好评。这说明,人民对更美好生活的需求,还包括对于做公益的向往和参与。

  店里餐桌上摆放着温馨提示牌

  很多顾客被“水晶泡泡锅”火锅店的故事打动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首席记者 韩忠林 实习生 张嘉琦/文 受访者供图

  近日,#河南一火锅店12年只聘用聋哑人士#登上微博热搜。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了解到,这是一家开在河南新乡的火锅店,名叫“水晶泡泡锅”,经营者是一对90后夫妻。

  开店12年来,火锅店招聘过30多名店员,均为听力障碍人士,因此大家也习惯称之为“无声餐厅”。记者梳理发现,类似这家火锅店的“无声餐厅”,在河南多个地市都存在,它们规模普遍都不大,但都传递着满满的爱心。

12年店里雇用过30多名店员均为聋哑人士

  9月27日中午,河南新乡90后夫妻王伟松、李楠楠和往常一样,在自家经营的小火锅店里忙碌着。

  与大多数餐厅不一样,夫妻俩的“水晶泡泡锅”火锅店,雇用的店员都是聋哑人。因为这样的举动,火锅店最近几天成为关注焦点,但老板娘说,“这个报道我还真没看到”。

  老板王伟松告诉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火锅店成立于2010年,先后雇用过30多名店员,均为聋哑人士。就餐高峰期,老板娘李楠楠招呼着客人。而备菜、洗菜、择菜、切菜、装盘、洗碗、打扫卫生等工作,大都是由聋哑人员工完成的。

  “水晶泡泡锅制作方法、出餐流程都比较简单,不需要大厨,也不需要过硬技术,配料酱汁可以提前准备好。”李楠楠称,客人点餐后,聋哑人店员只需要按照比例往锅里放几勺酱汁,吃完锅底后,火锅的加汤、涮菜更加简单。

  “我来这家店吃过几次,感觉用餐还挺顺利的,并不受太大影响。”9月27日中午,前去就餐的新乡市民李先生告诉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他觉得这家“无声”火锅店,与普通餐厅没有什么不同。

  “他们只是听不见,不会说话,干起活来并不逊色于普通人。”李楠楠称,很多聋哑人员只是缺少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

创业初期就想为聋哑人提供工作岗位

  餐饮业属于服务业,沟通上的不便,可能会影响服务质量。这对90后夫妻,为何坚持雇用聋哑人员工呢?

  “我的父母是聋哑人。”李楠楠的亲戚中,有多名聋哑人,因此她觉得,12年坚持雇用聋哑人员工,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我没有觉得做这个事让自己高尚或者伟大,我就是很普通的一个人,然后做着一件觉得很普通的事情。”

  王伟松介绍,在创业初期,夫妻俩就有了为聋哑人提供工作岗位的想法。“我们找了很多店,最终选择了水晶泡泡锅。”

  一路走来,王伟松自己也说不清,为什么要坚持雇用聋哑人员工,他只是觉得这样做准没错。

  “你向他们微笑一下,真心换真心。”在丈母娘帮助下,王伟松学会了手语,能够更好地和店里的聋哑人员工沟通。“想学都没啥难,像背单词或背诗一样。”

  有很多网友听说“无声餐厅”的故事后,想要来店里支持一下,但也有网友担心自己不会手语,不知道如何与聋哑人士交流。李楠楠说,“大家都大大方方就好,就把他们当成很普通的人去看待就可以,哪怕不会手语。”

努力把生意做得更好有能力才能雇用更多残疾人

  夫妻俩开的第一家店位于新乡“老车管所”附近,年数最长、生意也最稳定。

  “开到第五年时,我刚好要了二胎,孕期反应比较大,就没有再往店里去。”而王伟松要照顾李楠楠和大女儿,顾不上店里的事情,两口子就尝试着“放手”,让聋哑人店员们自己运转一下。

  那个时候,夫妻俩在餐桌上放置了便利贴,顾客可以写下自己的需求,或是用手指点选墙上的漫画,与聋哑人店员进行沟通。“我老公也会定时往店里去帮忙,看看有没有其他的问题。”试了一段时间,没太大问题,夫妻俩就渐渐将店铺完全交给店员打理。

  目前,夫妻俩的店铺开在新乡市文昌小区附近。搬迁后,加有微信的老顾客很多都跟着过来,但没有留联系方式的顾客流失了。“说实话,我选的这个位置不是太好,搬过来后生意一直都不太好。”最近两年,在各种主客观因素影响下,夫妻俩的火锅店遭遇了不少坎坷、波折。迫不得已之下,他们也只能忍痛选择“裁人”,解雇了部分店员。

  让王伟松欣慰的是,通过在火锅店的学习,一些聋哑人士掌握了一技之长,他们离开店铺后,有的找到了类似的工作,有的创业做小吃,至少能够养活自己。

  夫妻俩也没有放弃自己的火锅店,他们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进行推广,努力创新菜品,以期生意早日回转,到时候就能够雇用更多残疾人。

河南“无声餐厅”还有很多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注意到,在美团商家评价里,很多顾客被“水晶泡泡锅”火锅店的故事打动,他们毫不吝啬地给出五星好评。

  有顾客留言称,在微冷秋夜被锅里咕嘟咕嘟的声音治愈,想要感谢聋哑人店员,却遗憾不懂手语。也有表示“下次还会再来”的顾客,经朋友推荐来吃,赞赏老板的爱心和用聋哑人做店员的格局。“地方虽然不大但挺温馨”。还有“竖起大拇指”点赞的顾客称,老板和聋哑人店员服务周到细致、态度好……在店铺抖音置顶视频中,高赞网友评论:“感恩有你,这些残疾人有了温馨的家。”

  像这样的小店、这样的善举,河南还有很多。作为河南省残疾人就业示范基地的郑州二七万达“天使餐厅”,从2017年创立正式营业至今已有5年,雇用了4名听力或智力障碍的残疾人。

  平顶山叶县有一家“无声小两口米线”店,是一对聋哑夫妇开的。顾客在便签纸上写字点餐,夫妻二人用眼神和手语交流,收单、做饭、传餐……默契十足。

  开封市鼓楼区,孙斌开了家“大同刀削面”,因为在店里帮忙的大哥、二姐是听障人士,渐渐也吸引了一些听障人士来店里用餐,后来面馆开始招收听障员工。十多年来,从孙斌的面馆走出去的听障人士店员不下20个。目前,面馆有7名有听力障碍的员工,他们忙碌在厨房、餐厅之间。

编辑:木子
免责声明:文章未标注“本站原创”或“河南金融网”的文章均转载自网络。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风险自己甄别并承担后果;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