潢川县桂花岭园艺场举办上山下乡知青联谊会 打造文旅康养综合体
1968年12月,毛泽东下达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上山下乡运动由此大规模展开。1968年在校的初中和高中生,全部前往农村参加劳动。大量的城市知识青年大规模地离开城市,到最广大的农村定居并参加劳动,即“插队落户”,以提高实践作用的政治运动。
春风轻拂,生机勃勃。3月31日一大清早儿,几辆大巴车出信阳市潢川县城往西北行驶,没一会儿就到了桂花岭园艺场。
“这里真是大变样啊,水泥路、小集市,还有群众的‘小别墅’,我都快认不出来了。”
“你们看,这是我当年住的地方。”
刚到场部,眼前的一幕幕就让大家伙儿激动不已,你一言我一语议论开了。
“这都是大家当年奋斗过的地方啊!”桂花岭园艺场党支部书记、场长袁清波接过话茬儿,“越往里面走,大家就会发现更多的变化……”
这是由潢川县农业农村局主办的桂花岭园艺场上山下乡知青联谊会,来自全国各地的60名老知青在袁清波的带领下,来到了当年他们上山下乡的地方,回顾曾经在这里奋斗的激情岁月,感受如今的喜人变化。
50多年前,无数青年学子响应“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的号召,奔赴广大农村辛勤耕耘。1969年至1972年,河南日报社在桂花岭园艺场设五七干校,百余名老一代报人在这里扎根,为改变当地贫穷落后的面貌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汗水。
“一批又一批知青的到来,为这里带来了巨大变化。当年你们种植的梨树,现在依然在开花结果。”站在桂花岭园艺场的优质林果园里,袁清波指着大片的梨树,笑着说。
桂花岭园艺场地处潢川县乡村振兴示范区的核心区,这几年,不仅基础设施建设有了突飞猛进的提升,产业布局的招商工作也在依序展开。2021年,桂花岭园艺场引进河南省花果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打造300余亩的林果园,种植桃、西瓜、梨等精良水果。
“还没结出果,就已经接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供不应求。”河南省花果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成桂林说,“光桃这一项,我们每亩就能挣1万元左右,每年有几千名周边村民在这里务工。”
“下一步,我们还准备以黄国文化等为主题,兼顾河南日报社五七干校等具有时代意义的区域文化建设,布局文旅产业,并利用桂花岭离城区近、交通便利的独特区位优势,规划建设后植被茂盛、繁花似锦、百鸟争鸣的生态优势,倾力建设康养产业,打造文旅康养综合体。”袁清波说,“而且还要多领域开展文字、图片、实物、影像等资料的征集,赋能桂花岭园艺场高质量向前发展。”
“我们惊喜地看见,桂花岭的蓝图正在一步步实现,他们在摆脱物质贫乏的同时,也会因为文化底蕴的不断发掘,而产生丰厚的无形资产,这将为日后发展增添更多的光彩,希望这里可以越来越好。”河南日报社广告部原副主任余会说。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胡巨成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子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