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国家级创新平台达到171家 连续7年研发经费增速超10%
11月15日,“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系列主题第三场新闻发布会正式召开。
近年来,我省创新发展取得了哪些成绩?如何进一步科教兴省,打造科技强省、人才强省?会上,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了详细介绍。
河南省科学院人才总量跃居全国省级科学院第一方阵
河南省科学院副院长高正龙介绍,截至今年10月底,河南省科学院共引进80位高层次人才担任首席科学家、特聘研究员,其中两院院士和外籍院士12人、国家级人才35人,新招引博士、博士后近400人,人才总量跃居全国省级科学院第一方阵。
先后组建了量子技术、集成电路、激光制造、半导体、新型显示、先进陶瓷、生物医学等21家研究所,牵头组建了墨子、黄淮、人工智能大数据、超硬材料等省实验室(产业研究院)。与中科院、中科曙光等强化合作,开展智能超算、环形正负电子对撞和引力波天文台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在中原科技城打造中原量子谷,已入驻量子材料与物理研究所等一批科研创新平台和国科量子、国盾量子、国耀量子、长江量子等一批全国顶尖的量子企业及其科研团队;在郑州高新区围绕新材料,布局了材料研究所、碳基复合材料研究院、先进陶瓷材料研究所和材料基因工程研究所等高能级研究机构,并建设了近3万平方米的中试基地,吸引了西北工业大学李贺军院士团队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逐步落地;在金水区金科智汇谷建设了2万平方米的化学化工创新与中试基地;在航空港区引进中科大科研团队组建了智慧创制研究所,近3万平方米的科研与中试基地正在建设中;聚焦美妆产业,与洛阳瀍河区合作共建了河南省科学院(洛阳)科创园(中原美谷);聚焦精细化工与环保新材料领域,与焦作市共建河南省科学院沁阳科创园,累计孵化科技型企业38家、转化科技成果30余项。
国家级创新平台达到171家
截至今年10月底,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1018亿元,同比增长22%。根据国家统计局、科技部、财政部今年9月发布的统计公报,我省2022年研发经费支出达到1143.26亿元,增速12.2%,连续7年增速超10%。
河南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张锐介绍,依托省科学院创新平台建设研发实体39家,总数居全国省级科学院首位。市场化运营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河南省技术交易市场以及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洛阳分中心、周口分中心相继揭牌。
国家级创新平台建设取得突破,国家超算互联网核心节点项目正式启动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中入列13家,由河南师范大学牵头建设的抗病毒性传染病创新药物全国重点实验室,实现了我省高等院校牵头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零的突破。5家工程研究中心纳入国家新的管理序列,新增9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我省国家级创新平台达到171家。信阳、许昌高新区成功升级为国家高新区。同时,建设省实验室16家、产业技术研究院4家、中试基地36家。
启动实施19项省重大科技专项、203项省重点研发专项,以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带动产业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如,宇通公司突破了高效高密度电机系统、高集成度动力传动系统等5项关键技术难题,为我国电动商用车的大批量推广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中船重工七二五所突破了焊接工艺工程化应用难题,高品质冷轧钛带卷产品实现了国产化替代。
截至目前,全省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四有”(有研发机构、有研发人员、有研发经费、有产学研合作)覆盖率达56.19%。依托龙头企业建设28家创新联合体,“瞪羚”企业达454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入库2.6万家,总数位居全国第6位。
有1503个校企共建研发中心
河南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一级巡视员刁玉华介绍,支持引导高等学校积极参与中原科技城、中原医学科学城、中原农谷建设,为我省搭建“三足鼎立”科技创新大格局做贡献,同时深度参与我省立项建设的16家河南省实验室,努力构建科技创新战略力量。截至目前,全省共建有1503个校企共建研发中心,17个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
李蓬、张锁江、王耀献、戴玉强、于魁智、夏元清等具有深厚专业功底和丰富管理经验的行业领军人才先后受聘担任河南高校校长(院长),为河南高等教育加快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青年人才竞争力提升明显,郑州大学徐明亮教授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首批省自然科学基金杰青、优青项目中,26人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81人获批国家级项目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