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河南金融网首页 > 河南在线
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 讲好“河南里的中国故事”
2022-10-17 09:58:18 | 作者: | 来源: 河南日报农村版

  10月15日,“河南这十年”主题系列发布会宣传思想文化专场在郑州举行,重点介绍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取得的主要成就。

  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曾德亚介绍,这十年,河南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以一份份真金白银的河南答卷,解析新时代原创性思想的伟力,以一个个高质量发展的新台阶,标注新时代变革性实践的印记,以一项一项办成的大事要事,铺展新时代突破性进展的画卷;以亿万老百姓的笑脸,讲好新时代标志性成果的河南故事,奏响了“奋勇争先、更加出彩”的河南强音。

  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讲好“河南里的中国故事”

  河南有老天爷赐予的壮丽山河,有灿烂文明,有老百姓奋斗出来的美好生活,河南人如何聚焦建设文化强省,以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为总抓手,以“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为牵引,讲好“黄河故事”?

  “我省编制了《河南省“十四五”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确定了中华文化传承创新中心、世界文化旅游胜地两大战略定位,明确了文旅文创成支柱的路线图、任务书。谋划推进138个文旅文创重点项目(总投资4223亿元),比如郑汴洛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全面布局,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洛阳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三门峡庙底沟仰韶文化博物馆等建成开放,殷墟遗址博物馆、黄河国家博物馆、黄河悬河文化展示馆等加快建设。”省文旅厅党组书记、厅长姜继鼎介绍,未来,河南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将聚焦三个方面,一是聚焦“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打造一批在中华文明演进历程中具有重大价值、关键意义的文化标识,讲好“河南里的中国故事”。二是聚焦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在夏文化、仰韶文化等考古研究领域集中攻关,彰显河南在中华文明研究阐释中的历史担当、历史作为、历史主动。三是聚焦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郑汴洛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全面提升太行山、伏牛山、大别山生态康养旅游品质。

  河南将建设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考古研究机构

  这十年,河南考古成就斐然。省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田凯介绍,十年来,广大河南考古工作者围绕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河南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等考古学文化持续开展研究,已逐步建立起各考古学文化的年代序列,明晰了各考古学文化在中华文明起源过程中的文化定位。在科技部主导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我省灵宝西坡、登封王城岗、新密新砦、偃师二里头等重要遗址都是考古发掘研究的重点,我省广大考古工作者在这一工程中先后负责并参与了13个子课题的研究,成为该项目的中坚力量。

  河南考古研究单位未来将一方面全力推进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重塑性改革,建设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考古研究机构。还要做好课题规划,凝练一流课题,采用“一遗址一课题一专班”模式,加大灵宝北阳平、巩义双槐树、南阳黄山、登封王城岗、禹州瓦店、新密新砦、偃师二里头等重点遗址考古发掘。三是继续探索未知、揭示本源,将文明探源研究的时空范围向更早的裴李岗文化、仰韶早期文化阶段延伸。

  文艺事业勇攀高峰,未来争取更多“国字号”活动落户河南

  河南文艺事业经历了百花齐放、勇攀高峰的十年,从全国范围来讲,河南的文学、戏剧、书法、摄影、美术、杂技、民间文艺、文艺志愿服务等各项工作都能保持全国前列。

  省文联副主席王朝纪介绍,十年来,河南40多部作品荣获全国性文艺大奖。李佩甫的《生命册》实现茅盾文学奖本土作家零的突破,豫籍作家获此项奖的人数达到9人,占全部获奖总数的五分之一。杜涯获得了第九届鲁迅文学奖,此奖项十届评选河南共有7位本土作家获奖,在全国稳居高位。

  孟宪明和南飞雁的长篇小说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奖”,邵丽十年间3次获得全国《小说月报》百花奖,凸显了“中原作家群”实力;美术创作方面,“中原画风”优秀美术作品在18个省份进行巡展,擦亮了“中原画风”品牌;舞台艺术创作方面,话剧《红旗渠》、豫剧《焦裕禄》《重渡沟》等精彩纷呈,屡获全国大奖,“河南戏剧现象”令全国瞩目。在影视创作方面,电影《我的父亲焦裕禄》,电视剧《大河儿女》《花开山乡》等产生较大影响。《唐宫夜宴》等已成为河南响当当的文化品牌。

  未来,河南文艺界将进一步提升文艺创作生产组织化程度,健全完善扶持奖励激励机制,打造特色文艺品牌,争取更多“国字号”文艺活动落户河南,着力培养新时代文艺豫军。另外还将探索国际传播的“打开方式”,打造一系列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

  在文化惠民方面,曾德亚表示,通过“家门口”的文化阵地、“指尖上”的书香文韵、塑造群众心坎里的大舞台、我的舞台我做主等四个关键词打造,实现从文化乐民到文化惠民,让更多群众有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未来将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聚力、以文兴业,大力推动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导向,连通城乡文化资源,持续提升群众文化活动的广泛性、参与度、感知度、满意度。

编辑:木子
免责声明:文章未标注“本站原创”或“河南金融网”的文章均转载自网络。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风险自己甄别并承担后果;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