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河南金融网首页 > 河南在线
黄河宁天下平:大河之治 创造黄河岁岁安澜的历史奇迹
2022-10-04 08:21:02 | 作者: | 来源: 新华社

  黄河宁天下平:大河之治 创造黄河岁岁安澜的历史奇迹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

  从青藏高原到渤海湾,大河汤汤,蜿蜒5464公里,历经4000多米海拔落差,孕育5000年中华文明。

  从水患频繁到岁岁安澜,日月轮转,黄河文化在传承中创新,治黄事业在探索中优化,流域发展在转型中提质。

  大河奔涌,积聚万壑归流的洪荒伟力,奏响新时代的澎湃乐章。

  点击收听第三集:大河之“治”↓

  黄河宁,天下平。

  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全世界泥沙含量最高、治理难度最大、水害严重的河流之一。它在塑造形成沃野千里的华北大平原的同时,也曾“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给沿岸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这是被誉为“九曲黄河第一镇”的山西省吕梁市临县碛口古镇风光(5月24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曹阳 摄

  从大禹治水到潘季驯“束水攻沙”,从汉武帝时期“瓠子堵口”到清康熙帝时期把“河务、漕运”刻在宫廷的柱子上,中华民族始终在同黄河水旱灾害作斗争。但受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制度制约,加之“以水代兵”等人为破坏,黄河“屡治屡决”的局面始终没有根本改观。

  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开创了治黄事业新篇章。

  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工会原常务副主席陈维达说:“人民治黄以后,我们在防洪抗洪抢险,在水利水电开发,在水土保持国土整治等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保证了黄河两岸人民的安居乐业,保证了黄河两岸的欣欣向荣。”

  这是在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拍摄的黄河风陵渡段风光(6月18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肖永杰 摄)

  黄河,水资源总量是长江的7%,承担了全国12%的人口、17%的耕地、50多个大中城市的供水任务,水资源利用率高达80%,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27%……水资源是黄河流域最大的刚性约束。

  晋陕豫三省交界的大禹渡,位于山西省芮城县,相传是大禹治水留下重要活动轨迹的地方。但是长期以来,当地的人却过着“吃水比油难,干旱使人愁”的生活。为了改变这一情况,20世纪70年代这里建起了一座国家级的大型电灌站,叫大禹渡扬水工程。

  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大禹渡扬水工程(9月7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肖永杰摄)

  在这片大禹渡灌区里,一道道水管,攀爬在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坡,引提黄河水上升300多米,浇灌50多万亩良田。因为有了黄河水的灌溉,芮城县连续十二年被评为“全国产粮大县”。

  大禹渡扬水工程服务中心办公室副主任阴宇肖介绍说,大禹渡扬水工程设计的泵站,是架在钢筋轨道梁上,上方用绞车绳来牵引。黄河水位上涨,泵房可以往上提,黄河水位下落,泵房可以往下放。“这种移动式的泵站,开创中国水利史上先河,后来被许多水利工程来借鉴使用。”

  图为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远鹏智慧农场(8月31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肖永杰摄)

  芮城县种粮大户胡天妮,对“浇地”这件事,最有发言权。他说,曾经的旱地,通过水渠,引黄河水漫灌,增产了不少。

  8月31日,在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大禹渡口附近,种粮大户胡天妮正在用手机操作节水喷灌设施。新华社发(肖永杰 摄)

  既要开源也要节流,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让水资源用在该用的地方。胡天妮的浇地方式也从大水漫灌走向智能化灌溉。

  麦田里每隔18米伸出一根喷灌杆,轻点手机,水泵启动,涓涓细流顺着地下1米深处的管道,流向一道道田垄。胡天妮说:“智能灌溉的系统建设有1000亩地,果园大概有六七十亩智能化的灌溉系统。节水大概50-60%,节肥30%。效益提高了一倍,一年纯收入大概就是个100多万。”

  8月31日,在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大禹渡口沿岸的田间,黄河水顺着一根根喷灌管道,浇灌着农田。新华社发(肖永杰 摄)

  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

  2022年7月初,由于黄河入鲁水质始终保持在Ⅱ类以上,山东省作为受益方,向上游的河南省兑现生态补偿资金1.26亿元,标志着黄河流域省际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探索取得重要进展。

  河南省河务局副总工程师耿明全说:“黄河的治理是上中下游统筹治理,但是治理的重点仍然在下游,下游又集中在河南河段。”

  这是在河南省三门峡市9月29日拍摄的黄河生态廊道灵宝孟村段(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杜杰 摄)

  黄河是河南、山东黄河流域居民赖以生存的水源。黄河水质稳中向好直接惠及下游山东,保障了沿黄9市25县(市、区)人民群众的生活用水,灌溉着齐鲁大地上的万顷良田。黄河河南段河道总长711公里,是流域内数千万百姓的生存保障,滋养着中原上大地的亿万生灵。

  这是6月19日拍摄的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调水调沙现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苗秋闹 摄)

  小浪底水利枢纽,位于河南孟津境内,是黄河干流最后一段峡谷的末端。2002年以来,小浪底水利枢纽作为黄河水沙调控体系的骨干枢纽,在持续实施的调水调沙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所谓调水调沙,就是利用黄河中游水库适时蓄存或泄放,冲刷“清洗”黄河,把河道中的泥沙冲入大海,减轻下游河道淤积,实现下游河床不抬高的目的,使黄河“血脉疏通”。调水调沙是通过人工手段改变黄河水沙不平衡关系的有效途径。

  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江恩慧表示,持续20年的调水调沙,使黄河下游河道主河槽的过流能力由2002年汛前的1800立方米/秒提高到了现在将近5000立方米/秒,河道主河槽平均下切了2.6米。这对黄河下游中常洪水调控创造了有利条件,有效地稳定了下游游荡性河道河势。

  6月19日,游客在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出水口观看调水调沙场景。新华社发(苗秋闹摄)

  水利部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黄河流域完成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万多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较1990年减少了48%,强烈及以上侵蚀强度等级面积下降83%,实现水土流失面积、强度“双下降”。同时黄河干流和6条支流15个断面生态流量均达标,流域水资源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下,经过一代接一代的艰辛探索和不懈努力,实现了黄河治理从被动到主动的历史性转变,创造了黄河岁岁安澜的历史奇迹。

编辑:木子
免责声明:文章未标注“本站原创”或“河南金融网”的文章均转载自网络。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风险自己甄别并承担后果;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