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网传基本养老金2035年耗尽的说法,我认为这一观点存在较大的误解和误读。以下是我对此观点的分析:
首先,从养老金的筹资来源来看,我国的基本养老金制度具有坚实的财政基础。早在1991年,国务院就发布了《关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明确了基金的筹资机制,主要包括单位缴费、职工个人缴费、财政补助和运营收入四个方面。其中,财政补助在养老金的筹资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这意味着基本养老金并非完全依赖于个人和单位的缴费,而是有国家财政作为后盾,承担托底保障责任。
其次,我国在国企改革时期就确立了“两个确保”原则,即确保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能够按时、足额发放,并将其纳入地方政府的考核范围。这一原则体现了政府对养老金发放的坚定承诺,也为养老金制度的可持续性提供了有力保障。
再者,从养老金的收支平衡来看,我国的社会保险基金,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预算,设在财政部的财政专户,由人社部和财政部共同编制养老保险基金预算。在机制上,这保障了基金大体上当年能够实现一个基本的收支平衡。虽然部分地区在年底可能存在当期收支不平衡问题,但一般会通过财政的追加补助、转移支付的方式来实现当期基本收支平衡。
此外,我国还实施了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自2022年起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对各地基金结余进行合理调剂。这一制度有效解决了地区间养老负担和基金结余分布不均衡的问题,进一步增强了养老金制度的可持续性。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我国还设立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作为战略储备基金,以应对人口老龄化可能带来的养老金支付压力。该基金的资金来源包括中央财政直接拨款和国有资本的划拨与基金运营的投资收益。目前,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已经积累了20多年,规模达到3万亿,但尚未到达养老金领取的高峰期,因此仍然只封闭运营而不使用。
综上所述,网传基本养老金2035年耗尽的说法缺乏事实依据和理论支持。我国政府一直在积极采取措施,确保养老金制度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应该理性看待这一传言,避免过度解读和恐慌。同时,作为公民,我们也应该关注政府的相关政策和改革举措,共同参与到养老金制度的建设与完善中来。